登錄號:2003.001.0953
尺寸:24.1 x 24.1 x 3.8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樂器
類別二:器物類,宗教禮俗,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鈸類樂器、金類樂器、鈸
文物描述:1. 本件為銅製鐃,為單邊,鐃的形制完整,鈸頂處無孔洞無法外加握把,物件本身有些許銹斑。
2. 鐃、鈸為常見的兩種敲擊樂器。兩者皆由一對中間突起的銅盤組合而成。中間突起部分(碗)較小者為鐃,中間突起部分(碗)較大者為鈸。演奏技巧可包括重擊、輕擊、悶擊、滾擊、側擊、擦擊等。鐃、鈸常於現代國樂團中演奏,其中鈸更是在北管系統的鼓吹樂、戲劇擊佛道教法事後場經常出現。
3. 鐃的形狀和鈸相似,最大的差別在於鈸的中間隆起部分較大,而鐃較小。
「如瓶蓋狀的倒錐體小頂,稱為「蒂」,演奏時,雙手各執一面,以手直接握於鐃蒂,以鐃體相互撞擊發聲。」
參考資料:1. 江韶瑩等編,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485-486。南投市:臺灣文獻館。(初版二刷2012年)
2. 施德華,2012。中國鈸的歷史及其形制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38:235-258。
編目者:委託編目-臺灣古文書學會02
編目日期:2020/01/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