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黑絲質團花對襟童外褂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3.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4.tif)(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5.tif)(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03.0029的圖片(20030030029_P006.tif)(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3.0029

尺寸:105.7 x 44.3 x 1.7cm
歷史分期: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楊肇嘉家族使用
製造地:臺中清水
關鍵詞:兒童、絲質、立領、對襟、團花
文物描述:1. 明朝方以智《通雅‧衣服》篇中敘述: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清人徐珂《清稗類鈔》記述:褂,外衣也。開對襟的服裝通常用於外衣,稱之為「褂」。清代男子穿長袍時經常在罩上一外褂,原本褂長至膝蓋,後來流行一種行褂,長僅至臍,便於騎馬所以有稱「馬褂」。民國元年、民國十八年政府頒行長袍、馬褂為男子禮服形式,在臺灣傳統漢族男子長袍馬褂幾乎為一般大眾的禮服。
2. 孩童服裝並無真正為小孩設計的樣式,只是大人的縮小版。此褂表布以黑色絲質緹花布料製作,內裡淺灰色布料,立領、前開對襟,有五對直布釦,前後左右四開裾,前開襟底下有一片擋布,以防止衣襟扣合時露出內層服裝的顏色,此應為男童的秋季禮服。此文物來自臺中清水楊肇嘉家族。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