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黑地彩繡牡丹紋菱形肚兜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P003.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I001.jpg),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3.006.0007的圖片(20030060007_I002.jpg),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6.0007

尺寸:53.1 x 43.4 x 2.1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牡丹紋、盤長紋、雞公紋、如意雲紋、回紋
文物描述:1. 此件肚兜為菱形,正面為黑綢緞,背面為藍布,背面可看出將數塊布料縫於底布的痕跡,並且有些微污損,顯示使用過的痕跡。主要刺繡技法為鎖鏈繡,可使紋樣帶有份量感。正面紋飾方面,四面以綠色線結邊做如意雲紋,圍腹部分以回紋飾邊,主要紋飾繡有牡丹,兩側各繡有一隻錦雞,圍腹上方兩側則各繡有一朵牡丹。牡丹象徵富貴,錦雞與吉諧音,故此件肚兜表現富貴吉祥的意涵。此菱形肚兜無論是外型或紋樣的佈排,均是臺灣常見的肚兜樣式。
2. 肚兜隨時代變遷形制、名稱均有改變,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參考資料:1. 戈思明主編,2006。臺灣傳統刺繡之美。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2. 黃光男主編,2004。美麗與吉祥——中國傳統刺繡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3. 黃永川主編,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4. 蘇旭珺,2001。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頁69-71。臺北市:傳藝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一百六十萬分一臺灣鐡道線路圖〉)的圖片
藏品(木製靠背椅)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全景)的圖片
藏品(設置文衡殿法器捐題碑記拓本)的圖片
藏品(紅綠彩花卉紋盤)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貓頭鷹)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