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布農族男子頸飾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P001.tif),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P002.tif),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P003.tif),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I002.jpg),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I003.jpg),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2.0044的圖片(20030120044_I004.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12.0044

尺寸:99 x 5.7 x 0.6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身體飾物
創作者/製造者:布農族
製造地:採集地臺東紅葉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布農族、Bunun、項鍊
文物描述:1. 依據本館原始購買紀錄,本件採集自臺東紅葉布農族。原紀錄登錄為頭飾,但從物件的形式推測應為男子頸飾。
2. 本件頸飾以15條細麻線並排穿串橙色、淺藍、黑色3色細小扁圓形琉璃珠組合成菱形與三角形幾何圖案,每節珠串圖案(約6 x 5cm)分別以8塊磨製成長方形之獸骨作為區隔,琉璃珠穿串區域長約49.7cm,以中央橙色+淺藍色三角紋為準,依序以黑底+橙色菱形紋、橙底+黑色菱形紋、橙底+淺藍色菱形紋左右兩側對稱排列。區隔琉璃珠圖案之獸骨正面原應有鑲嵌6個圓形裝飾物,但已全數脫落,徒留圓形小孔;穿串琉璃珠之15條麻線最後於兩端匯合一起編結成頸飾之綁帶。
3. 根據李莎莉(1998)之研究,此種形式之頸飾多為布農族男子盛裝時所戴,不過女子亦可戴之。穿戴方式為將頸飾置於頸部前方,順勢將綁帶相縛於頸後即可。
參考資料:李莎莉,1998。傳統‧意義‧圖說─臺灣原住民的衣飾文化,布農族,頁381。臺北:南天書局。
編目者:葉前錦
編目日期:2013/11/15
已瀏覽清單
藏品(馬鞍障泥蛤(扁平蚶蛤))的圖片
藏品(駢體文作法)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