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阿美族石杵
登錄號:2003.012.0096的圖片(20030120096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12.0096的圖片(20030120096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3.012.0096的圖片(20030120096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12.0096

尺寸:16 x 12.4 x 53.6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阿美族
製造地:採集地臺東東河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阿美族、Ami、Amis、海岸阿美、腳踏精臼
文物描述:1. 根據本館原始採購紀錄,本件採集自臺東東河阿美族。
2. 本件石杵顏色呈灰黑色,石材推測為片岩材質,製作方式係以打製與啄製。外型呈長條狀,上半段較細長,剖面扁平,為連接木桿之柄部,下半段圓胖,為擊打的用部,上下交界處帶一明顯的突脊。
3. 本件石杵推測為阿美族受漢化影響,沿襲閩南人或客家人舂米用的「腳踏精臼」,取代人力舂米以節省勞力與時間。石杵一般安裝於一長木桿上,下方對應一石臼,一般都將石臼埋進土裡,操作使用時以腳及體重施力於木桿另一端之踏板,利用槓桿原理使另一端的石杵揚起,當放腳後石杵便會急速落下而舂搗石臼內的穀物,如此反覆操作就可以將穀物脫殼、精白、搗揉。此外,於水源豐富地區之農家亦有利用流水衝力的重量取代腳踏人力,稱之為「水碓」或「勺碓」。
參考資料:1. 石磊(1960-02)。[杵與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86/ef.html(2013/10/27瀏覽)。
2. 石磊(1960-02)。[杵與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86/f0.html(2013/10/27瀏覽)。
3. 丘其謙(1960-02)。[石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89/1d.html(2013/10/27瀏覽)。
4. 石臼,臺灣大百科。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717(2013/10/27瀏覽)。
編目者:葉前錦
編目日期:2013/10/29
已瀏覽清單
藏品(通知信)的圖片
藏品(綠殼菜蛤)的圖片
藏品(七月路燈)的圖片
藏品(緣邊駝金龜)的圖片
藏品(《鐵烈沙寶藏》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娃娃看天下—瑪法達的世界4)的圖片
藏品(芋螺貝)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政府三年施政計劃》)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