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Jodocus Hondius〈中國地圖〉
登錄號:2003.015.0010的圖片(20030150010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3.015.0010的圖片(20030150010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15.0010的圖片(20030150010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15.0010的圖片(20030150010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15.0010的圖片(20030150010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15.0010

尺寸:22.1 x 18cm
外文名稱:China
歷史分期:1624-1661(荷西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633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地圖,16-19世紀單幅地圖及善本地圖集
創作者/製造者:Jodocus Hondius
製造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關鍵詞:東亞、中國、普通地理圖、地理大發現、大航海時代
文物描述:〈中國地圖〉(China),黑白未著色之拉丁文地圖,繪製者為Jodocus Hondius,約1606年初版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地圖上方印有圖名「Regnum Chinae」及頁碼615,背面為中國介紹文字,頁碼為616。
本圖應為地圖集中之一幅,主要根據葡萄牙的資料製成,承接Abraham Ortelius、Luis Jorge de Barbuda(Ludovico Georgio)所繪〈中國地圖〉(Chinae, olim Sinarum Regionis, nova descriptio,直譯「中國或支那國新描述」,館藏號2002.006.0016)。
繪製範圍為東亞,以中國為主體,包含臺灣、朝鮮、日本及鄰近地區在內。地圖內容包含主要城市、國界、國名、中國省名(但無省界)、長城、河川等資訊,地形展現為簡單示意。圖上臺灣( I. Formosa,福爾摩沙島)隱藏在在日本西南方向群島的一個小島,位於Lequio grande(大琉球,今沖繩)、Dos reis Magos(宮古島)一連串島嶼後,更南方則有一個大島標記 Lequio minor(小琉球),相當程度表現出16世紀葡萄牙人的地理認知。韓國被繪成細長的島國,不與亞洲大陸相連,與中國間夾著狹長內海「南京灣(Enseada de Nanquin)」,連帶使華北的緯度被高估(圖上北京的緯度為50度,實際只有約40度)。日本的形狀應是參照Abraham Ortelius於1585年所繪之日本圖,南北方向被壓縮得很扁,而且沒有北海道的描繪。本圖有經緯線,地圖上方指北。
圖上中央經線位於西非加納利群島(格林威治西經16度),且由於當時所計算出來的地球赤道長度數值較今日為短,故在經度標示上,整個東亞大陸較近代測量東偏了約35度。
本圖與館藏號2002.006.0022、2003.015.0009圖面相似,但圖名框不同,刪除日本右上方繪有日本鎖國後壓迫天主教徒,把他們釘在十字架處死的圖繪等相異處。
編目者:委託編目黃清琦
編目日期:2015/03/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林保仁縣長主政照片:新竹縣芎林堤防防汛搶救演習-62)的圖片
藏品(二戰中國戰場上之日籍臺灣軍夫照片)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媽祖)的圖片
藏品(愛書會通信20)的圖片
藏品(華八角楓)的圖片
藏品(燕尾)的圖片
藏品(鍾喬)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