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鎏金花朵耳環1對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P001.tif),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P002.tif),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P003.tif),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P004.tif),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P005.tif),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3.018.0037的圖片(20030180037_I002.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18.0037

尺寸:5 x 3 x 1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身體飾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耳飾、飾品、金屬、鎏金
文物描述:本文物為鎏金花朵耳環1對,最上方皆有一耳勾,連接附點翠工藝之金屬製鎏金花朵裝飾,下方掛有小金屬綴飾。鎏金為在金屬層外鍍上一層金,其比貼金工藝更為耐久。臺灣原住民及漢人皆會帶配飾,而就漢人而言女性使用飾品的比率比男性高。傳統社會中女性配戴的首飾,代表家族的財富及地位,尤其在嫁娶之時,以金銀飾品作為聘禮也十分常見。在臺灣貧者在嫁娶至少要有銀簪,而富者並無限制。因此,飾品不但反映當時社會的審美觀,也是女性及其背後家族之社會地位之象徵。
參考資料:1. 李建緯,2016。臺灣傳統金銀飾品初探。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學刊,4:20-47。
2. 李建緯,2013。唐代金銀飾品研究──以性別與裝飾功能為中心。史物論壇,16:33-80。
編目者:藏品編目管理員
編目日期:2022/06/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牛脛骨遠端)的圖片
藏品(空調設備工程配電單線圖及控制線路圖)的圖片
藏品(冇骨消絲齒菌)的圖片
藏品(草木春秋)的圖片
藏品(大稻埕慈聖宮剪黏老翁)的圖片
藏品(黃星斑鳳蝶)的圖片
藏品(海扇蛤)的圖片
藏品(尺蛾107)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