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磺火燈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1.jpg),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1.jpg),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2.jpg),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3.jpg),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4.jpg),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5.jpg),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303005000的圖片(200303005_A006.jpg),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產業
主題類別:礦業用具類
材質:金屬
年代:不詳
尺寸描述:直徑6x高14
藏品描述:1.本件磺火燈實則為電石燈,台語稱沼氣或瓦斯為磺火。「進礦山找科學」稱之為電土燈。其原理就是利用電石(化學名稱是碳化鈣),當與水反應時會生成乙炔,於出氣孔將乙炔點燃後,產生火光用來照明。以取代蠟燭燈及煤油燈。
2.電石燈結構主要分成上部水槽;包括外部加水孔、內進水孔、水量調節螺栓及出氣孔;下部電石槽。上部水槽及下部電石槽有螺紋可以組成一體。在礦場使用的電石燈於出氣孔加上一個反射鏡,以集中光源,可以使要照射的區域更遠更亮。燈具外有掛鉤與提孔,可以懸掛吊起來做區域照明或提著行走照亮前面的路徑。
3.早期的電石燈是用生鐵鑄成的,又重又貴,而且進水量不易控制。當進水門開大了,水量過多產生大量的乙炔,氣體會從進水門排出,產生冒泡的現象。有人看到電石燈冒泡時,趕忙將進水門關緊,這時乙炔只能從燈頭出氣孔排出,發出吱吱聲響,而一時大量排氣往往導致燈頭鼓起來。
4.電石燈以往在台灣民間大多用鐵皮罐製成。礦場則用銅製,有的還用錫製。原理相同,但外觀則有諸多變異。
5.電石燈在坑內常成為礦工測試氧氣不足的救命工具。當在一個地方,電石燈火焰突然變小或熄滅時,如果燈內還有電石,水也充足,但電石產生的乙炔卻無法燃燒,即表示氧氣不足,有窒息的危險,提醒礦工應即撤出,不宜停留或繼續深入,因此,也被礦工稱為「救命燈」。
6.在電燈發明後,金瓜石及九分地區的電石燈已逐漸被電燈取代。尤其是使用更方便的電池燈及安全帽燈引進後,電石燈就走入歷史。

委託詮釋研究:陳逸偵

登錄號:200303005000

典藏單位: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網墜)的圖片
藏品(茶葉末釉茶壺)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裝裱相紙:汗流脈絡等系列384)的圖片
藏品(青釉金彩鶴紋壺)的圖片
藏品(光緒二年十月曾賛胎借銀字)的圖片
藏品(艾青短詩選)的圖片
藏品(南北雙俠)的圖片
藏品(寧靜海(彩色))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