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聖母馬利亞禱告立像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6170的圖片(200326170_A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8張
作者:Roman, Inc.、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瓷土、釉上彩
年代:1982
尺寸:長:6 x 寬:4.5 x 高:15cm
尺寸描述:6×4.5×15
主要技法:原形塑造、原形分件、分件石膏模製作、倒漿法製作泥坏、接合、素燒、本燒、彩繪、燒烤。
作品描述:  本件作品200326170〈聖母馬利亞禱告立像〉,主要是在描述身著乳白連身長衫,腰繫寬版水藍色腰帶,外罩蓋頭長版披風的聖母馬利亞合掌禱告的虔誠姿態。服飾優雅的穿著打扮與臉部表情,令觀賞者有一種異常清新脫俗之感。
  聖母馬利亞足旁的玫瑰花:聖經中有提到「沙崙的玫瑰」(《雅歌》第二章第1節)。有人解釋說到「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沙崙是一個平原,是巴勒斯坦由北至南必經之地,土地極為肥沃,遍地長滿了玫瑰花。凡打從沙崙經過的旅客,沒有不被玫瑰花的美麗與香氣所深深吸引。「沙崙玫瑰」所散發的香氣,乃預表基督在世時的工作充滿著馨香氣息,相較一切相信祂的人,在生命中也流露出屬於祂那一份榮美的香氣。
  作品創作依據《新約聖經》中的《馬太福音》第一章第18~25節、《路加福音》第一章第30~35節及《路加福音》第二章第4~7節等故事情節進行創作。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與雕塑長才,將聖經裏的故事內容以裝飾陶瓷之表達方式生動呈現,無形中得以增進一般人對聖經故事的理解與親和力。
此宗教系列作品之一係由臺灣苗栗地區的丸利陶瓷有限公司接受國外訂單委託生產製作,作品的品質十分優異,造型設計生動,釉上彩的彩繪設色優雅、濃淡宜人、恰到好處,極為適合藝術收藏、禮品餽贈、欣賞把玩及室內擺飾之用。
  一件裝飾陶瓷作品的產生,從設計構想草圖、原形塑造*、原形分件、分件石膏母模製作、生產用石膏模翻製、泥坏製作、素燒、本燒、彩繪*、燒烤等過程,著實有著一連串的繁複工序。製作技術主要是採取瓷土泥漿「倒漿法」成形;個別泥坏零件以倒漿用的泥漿黏著、組合;修坏、陰乾後以800℃素燒、1,300℃燒結;接著是釉藥手工彩繪,以800℃左右的溫度燒烤,讓釉彩得以定著;作品的呈現大功告成。*原形塑造與彩繪是裝飾陶瓷作品的藝術生命價值。
  臺灣苗栗公館地區特有的裝飾陶瓷產業,早期大部分接受歐美、日本的訂單生產,民國七十四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應地方產業需求,設立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專責裝飾陶瓷技術與產品設計的研發,歷年來成就了為數豐富的創新產品,納入典藏資料庫,提供業界及一般同好瀏覽,促進產業發展。
  大約三百多年前陶瓷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之後,日用瓷器和裝飾陶瓷的製作跟著興起。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民族,有記事的習慣,因此會將生活型態以文字、繪畫及雕塑等方式呈現,德國的「Meissen瓷器」成立之後,即開始有裝飾陶瓷的量化生產。至於歐洲裝飾陶瓷的發展內容,在德國斯圖嘉特的裝飾陶瓷博物館有完整的典藏、展示;然而裝飾陶瓷的源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紀錄由來已久,打從七千三百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人面像〉(5,300~4,850 B.C.)、「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和〈陶獸〉(5,000~3,000 B.C.)及「仰韶文化」的〈鴞面像〉(4,000~3,500 B.C.)等出土文物的考證,足足早了七千年。(詮釋委員:盧祥華)

館藏編號:20032617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碧翠灰蝶)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雜))的圖片
藏品(軟身媽祖-踏腳板)的圖片
藏品(河村禧元理科試卷56號(含生物、物理))的圖片
藏品(紅花寶螺)的圖片
藏品(女子長袖上衣)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的圖片
藏品(山黃梔)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