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酒瓶系列:獵人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1.jpg)(CC BY),第1張,共8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1.jpg)(CC BY),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2.jpg)(CC BY),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3.jpg)(CC BY),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4.jpg)(CC BY),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5.jpg)(CC BY),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6.jpg)(CC BY),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7.jpg)(CC BY),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321004的圖片(200321004_A008.jpg)(CC BY),第8張,共8張
作者:Lionstone Distilleries, Ltd.、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瓷土、釉上彩
年代:1976
尺寸:長:14 x 寬:11 x 高:28cm
尺寸描述:14×11×28
主要技法:石膏模注漿成形、釉上彩繪
作品描述:  這件人形酒瓶造型是一位獵人。從他手上的獵槍與腰間的短刀,掛在荒野樹幹上的毛皮,以及地上的鐵環工具作為在林中設陷阱的圈套,由這些特徵判別他的職業;他全身服裝的風格,除了棕色毛帽、棕色圍領,其他如上衣、靴子與鞋套看起來皆是由皮革做成的。獵人蓄著黑色長鬍與長髮,由此判斷並非印地安人的特徵。
  整體的刻劃與彩繪相當細膩逼真,將獵人所穿外套手臂下的流蘇、他的頭髮、鬍子、毛帽、荒野中的樹幹、毛皮獵物,這些不同物件的質感肌理都一一刻劃與描繪出來。作為酒瓶,可從外觀推測從底座、岩石上的樹幹,以及與樹幹連成體的獵人的左腳、獵人上身,都可成為容器,瓶蓋隱藏在獵人頭上的毛帽。雕塑正面的底座側邊可見原本預留有標示盛裝的酒品內容處,但今以不復見資訊標籤;底下落款標註是以排版字體印章形成陰刻的ORIGINAL LIONSTONE SCULPTURED PORCELAIN ©1976 L.D.L.LIMITED EDITION字樣,意即,原版石獅陶瓷雕塑1976年版權所有/石獅釀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限量版。
  這件酒瓶出自丸利陶器股份有限公司 (Maruri Taiwan, Ltd., 1971-1994) 工廠,是由臺日股東合資,於1970年代帶動起臺灣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盛況的龍頭廠商之一。丸利公司經營貿易製造外銷,主要生產裝飾陶瓷,包括瓷偶、動物造型裝飾、人形造型酒瓶等,由臺灣代工後外銷至歐美,作為聖誕節飾品、禮物或收藏藝品。裝飾陶瓷產業於1970-80年代曾為臺灣帶來巨額的外匯收入。(詮釋委員:杜文田)

館藏編號:20032100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月樑)的圖片
藏品(民進雜誌社發行《民進週刊》第27號)的圖片
藏品(印繪白瓷紅蝦圓碟)的圖片
藏品(四七、調和會通 駁斥謬論)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詭面)的圖片
藏品(黃色香車)的圖片
藏品(明治三十九年共業土地臺帳謄本)的圖片
藏品(民國63年臺灣銀行發行五元硬幣)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