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337
尺寸:18.3 x 20.7 x 3.6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準確日期:1940/10/01~1940/10/0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生活娛樂
創作者/製造者:中野壽美
製造地:日本東京市
關鍵詞:教材、洋服、裁縫
文物描述:1.本文物為中野壽美編《洋裁講習錄》第一輯與第二輯合訂本,第一輯為昭和16年(1941)發行,主題為「小物篇」,第二輯於昭和15年(1940)再版發行,主題為「女兒服篇」,兩輯發行所皆為東京高等技藝學校。
2.《洋裁講習錄》第一輯首先講述裁縫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紹,例如捲尺,還有裁縫機的各部件介紹,最後介紹一些洋服的清潔保存與縫製介紹,如有介紹嬰兒用之口水巾的製作方式等。《洋裁講習錄》第二輯分成七部分,第一部分為應用手藝,像是縫紉的方式等;第二部分是少女簡單服篇,說明少女各類服飾製作要領;第三部分是幼兒服篇,教導各式幼兒服製作方式;第四部份是下服篇,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分別說明下服的分類;第五部分是少女服篇;第六部分是通學用少女服篇;最後是相關得課外講座。
3.日治時期的女子教育,從明治29年(1896)即開始,教授內容除了國語、讀書、算術等基礎科目之外,還增加了裁縫科,這是為了吸引女子入學而特別設計的。之後教育經歷數次改正,女子教育仍舊保留裁縫科,教導手藝、刺繡、裁縫等,其教授的內容,除了熟悉普通衣服的裁縫與剪裁外,也鼓勵培養節約的生活概念。大正8年(1919)以前,以臺灣式裁縫為主,1920年代過後,婦女開始著洋服,1930年代蔚為流行,此時期的公學校高等科,也明確指出學生需學習婦女裝(洋裁),學習的範圍以洋裁為主,有一些女性甚至畢業之後,還會再去日本學習洋裁。
參考資料:大木言葉,2015。日治時期臺灣洋裁的移入與發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9
編目日期: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