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530
尺寸:81.8 x 55.9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新生報社
關鍵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11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30號,此物件採雙面印刷,共計五版,此處為其第一至四版,內容計有〈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告〉(行政長官陳儀)、〈臺灣省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工程招標公告〉、〈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公告〉(主任陳清文)、〈臺灣省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工程招標公告〉、〈臺灣省長官公署農林處檢驗局公告〉(局長葉聲鐘)、〈善後救濟總署臺灣分署分配奶粉煉乳公告〉(署長錢宗起)、〈臺北縣政府標製門牌公告〉(縣長陸桂祥)、〈戰火蔓延魯境 共軍正發動全面總攻 東北共軍又向永吉進犯〉、〈泰安情勢危急 德州機場失陷〉、〈膠縣發生巷戰 城陽遭遇圍攻〉、〈魯人要求政府 速派國軍入境 緩靖地方恢復交通〉、〈中樞舉行紀念週 俞鴻鈞報告財政〉、〈馬歇爾的和平觀(上)〉、〈青年軍復員忙 各省復員士兵離營返籍〉、〈邵力子謂對峙局 應抱樂觀態度 雖有困難亦當努力克服 美報切盼停戰協定成功〉、〈本年度國家總預算 歲出歲入相差頗鉅 俞財長在立院答覆詢問〉、〈社論:善用日籍技術人員〉、〈四外長代表漸趨協調 巴爾幹問題研討結束 英將建議德建立自治聯邦〉、〈河內舉行示威 反對分化交趾支那 法越未協議中國司令部暫留〉、〈中國海軍艦隊駛抵檀香山 美海軍特加歡迎〉、〈羅國答覆美牒文 竟歪曲事實 美政府不能滿意〉、〈荷蘭精銳巡邏隊 搶救茅克華僑 巴城僑報論坦其隆事件〉、〈蒙哥馬利將抵埃京 眾科係考察英軍撤離事項〉、〈中國接收東北工業 可形成大工業國 其餘力可養活三千萬人 美報撰文盛贊東北工業〉、〈國際扶輪社會議 王正廷致閉幕辭 正副新主席已正式選出〉、〈蘇與外蒙簽訂友好互助條約 雙方已互換批准書〉、〈美飛機首次試航 將循大環路飛日 廿四小時可達隔日一次 中南美航空員由美訓練〉、〈(續昨)外交部發表 中法新約暨對越協定全文〉、〈社論:日籍技術人員の善用〉、〈時局前途を樂觀 邵國民參政會秘書長語る〉、〈何上將中南部へ民生農產に關心 嘉義市儲水ダムを視察〉、〈旺盛を民族意識 臺中で語る 川康兩省の國民代表〉、〈臺中縣預算三億圓と決定 歲出の四分の一は教育費 歲入の大宗は地租二億圓〉、〈糖業 植付面積は九萬甲 四萬五千噸の肥料も確保〉、〈常駐農務員を強化 花蓮縣、增產態勢を期待〉、〈戰犯裁判の法理問題〉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