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碾布石
登錄號:2004.003.0775的圖片(20040030775_I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775

尺寸:78.3 x 28.5 x 39.5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染色紡織編織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藍染、踏石、研石、石仔腳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臺灣傳統染房用來為染好乾燥後的布料,做最後加工的道具,外型呈中央底部下凹,兩端上翹。
2.碾布石的作用是砑光(除皺壓光)染布,使布料有光澤。這道製程是利用心仔(材質多為龍眼材或茄苳材,直徑6點7吋、長2尺餘的轉子中,插入鐵製芯棒而成)捲起染布,放在瓦形底盤上,再將碾布石置於上層,工匠(石仔腳)站在碾布石上,用雙腳踩著石頭的兩端,左右搖動,底下染布和心仔一起轉動相壓,藉此拉開染布的皺褶,染出有光澤的布。每1個染房原則上會有熟練且有經驗的2至5位石仔腳負責最後加工的工作。
參考資料:1.碾布石,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https://www.ntcri.gov.tw/dnainfo_196_719.html(瀏覽日期:2019/03/31)。
2.顏水龍,2016。臺灣工藝,頁:36-40。臺北:遠流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F
編目日期:2019/07/19
已瀏覽清單
藏品(文復會周主任致尹雪曼的聘書)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5X7”相片103)的圖片
藏品(角額仿相手蟹)的圖片
藏品(《電視周刊TV WEEKLY》第886期)的圖片
藏品(小畫碟)的圖片
藏品(島津高效液相層析儀光電二極體排列UV-VIS分光檢知器SPD-M1A應用數據表)的圖片
藏品(1971年4月18日陳中統寄蔡憲子書信)的圖片
藏品(立姿裸女速寫-28.2.10(215))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