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觀察家雜誌社發行《觀察家》旬刊第3期
登錄號:2004.007.0675的圖片(20040070675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7.0675的圖片(20040070675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7.0675的圖片(20040070675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7.0675

尺寸:19 x 26.2 x 0.1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準確日期:1972/01/21~1972/01/2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關鍵詞:蕭楓、蕭大樹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觀察家》第3期,出版於1972年1月21日。封面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與張羣、谷正綱等人於訪華記者會中之合照。本期內容要目計有:〈三中全會與人事異動〉、〈蔣經國•黃少谷•谷正綱〉、〈佐藤榮作愧對周書楷〉、〈工商企業「苦盡甘來」〉。
  《觀察家》雜誌創刊於1972年1月1日,每月1、11、21日發刊,發行人為蕭楓,總編輯為蕭大樹,封面字體為時任監察委員王贊斌所題。《觀察家》為一政論型刊物,著眼體制改革議題,曾呼籲廢除動員戡亂條款,提倡青年參政、中央民意機構改選革新。
  1970年代,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外交與內政上屢遭挫敗,國民黨的統治出現鬆動,對此蔣經國採取部份改革的方式試圖拉攏民心、穩定政權,因此臺灣社會得以出現批判、建議政府的聲音。在雜誌方面首先由1970改組而成的《大學雜誌》做為開端,以及1975年接續創刊的《臺灣政論》,最後在1979年創刊的《美麗島》這一系列的雜誌,對臺灣的民主化帶來重要影響。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陳俊斌,2007。雜誌創刊風景:雜誌中的臺灣史,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頁:23-29,國家圖書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王林秀英女士肖像)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斑襟刺頭帕)的圖片
藏品(莊仲平著《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旋截圓環粗胚殘件)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申請書缺漏緊急通知書)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