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04.009.0035
尺寸:19.1 x 26.3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自由時代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鄭南榕
文物描述: 此為自由時代雜誌社1988年12月3日出版的《新聞時代》週刊總號第253號,內容計有〈當家作主要勇氣,民主正義出頭天-聞台獨案判決確定有感〉(鄭南榕)、〈李登輝林洋港全本恩仇錄〉、〈國民黨內的”遠見”人物:司法院長”待價而沽”,林洋港心懷總統府〉(鄭緯)、〈八國聯軍進攻強人總統,李登輝政權進入風暴期《林洋港不甘雌伏,聯合反李勢力進窺總統寶座》〉(鄭經)、〈李登輝難比蔣經國,破船愈補船愈破!李登輝介入立委黨部運作,引發立院滿天砲火〉(楊百淵)、〈郝柏村活兩年才長一歲!他今年到底是幾歲?〉(李天賜)、〈台灣用武器援助中南美獨裁國家〉(譯自珍氏防衛周刊)、〈三商銀是內線交易者的專利,剖析三商銀增資案內幕〉(慕容霜)、〈為什麼要統一?莫名其妙!《解放月報專訪倪匡之摘錄》〉、〈國民黨在統獨論爭中最嚴重的錯誤-評蔡許台獨案之判刑確定〉(陳芳明)、〈世台會告海外鄉親書,籲請支持「新國家運動」〉(李憲榮)、〈既要人又要錢還要做市長,民進黨市議員提案調查台中市長張子源〉(張啟斌)、〈瓦解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自序〉(李世傑)等。
此物件為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系列雜誌之一。由於意識到出版審查之嚴峻,鄭南榕在刊物創辦之初便註冊了為數眾多的「時代」系列標題,以免後續因遭查禁而無法準時出刊,另《自由時代》為保護相關供稿者,鄭南榕主動承擔《自由時代》一切文責,且不在雜誌目錄頁著錄個別作者姓名。《自由時代》標榜著「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致力於追蹤黨國內幕、打破禁忌話題,也籌劃街頭社會運動――如「五一九綠色行動」。《自由時代》訴求黨外組黨,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則主張群眾路線,對於較保守的公職路線則加以批判。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11/05)。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