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背嬰仔出大廳》
登錄號:2004.019.0008的圖片(20040190008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19.0008的圖片(20040190008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4.019.0008

尺寸:91.6 x 91.6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類別二:器物類,宗教禮俗,生命禮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育兒、滿月、過橋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背嬰仔出大廳》,描寫臺灣農村社會中嬰兒滿月時「過橋、喊鴟鴞、犒賞、開葷」的習俗,畫作上題跋為「背嬰仔出大廳、過小橋行大埕」,並有畫家「黃金田畫」之落款字樣。 這個主題黃金田在《臺灣古早生活圖繪》一書第97頁亦有類似作品《做滿月》,構圖場景不同。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本圖與館藏號2004.019.0009《呷雞腿避門後》同為描繪「過橋、喊鴟鴞、犒賞、開葷」習俗的前、後場景。
3.嬰兒滿月時,除舉行「滿月」禮外,還會有「過橋、喊鴟鴞、犒賞、開葷」的習俗。通常由姐姐背著剛滿月的男嬰、哥哥背著女嬰,在阿公阿媽的陪伴下走出家門見天日,祈求小孩長大有好的發展且長壽。過程中從祖先廳走出去,一面過小橋與前埕,一面趕鴟鴞(即老鷹),同時口中唸著吉祥話,例如「出大廳,好名聲」、「橋就慢慢過,才會吃百二」、「鴟鴞飛高高,囝仔中狀元」。不過有時怕嬰兒在外受風寒,也會在祖先廳前放塊木板表示過橋即可。此時,鄰近的小孩亦會到場「鬥熱鬧」。
參考資料:1.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58。臺北:遠足文化。
2.鄧文淵、李淑玲,2002。臺灣古早生活圖繪,頁:97。臺北:玉山社。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04/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致葉石濤公函(1991-04-01))的圖片
藏品(李雙澤幻燈片-台灣13)的圖片
藏品(黃金田繪《渡節淋豆》)的圖片
藏品(〈童年的回憶〉:舊戲院外、斗笠背影)的圖片
藏品(河川融雪景)的圖片
藏品(光緒15年臺灣布政使司給蔡媽祿丈單)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