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捉週》
登錄號:2004.019.0011的圖片(20040190011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19.0011的圖片(20040190011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4.019.0011

尺寸:91.7 x 91.7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類別二:器物類,宗教禮俗,生命禮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育兒、度晬、周歲、試週、抓周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捉週》,描寫臺灣農村社會中嬰兒滿周歲時,舉行「捉週(試週)」的習俗,畫作上題跋為「捉週」,並有畫家「黃金田畫」之落款字樣。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當孩子滿周歲時,除要祭祀祖先與神明,謝天保祐外,比較講究的人家還會舉行「抓周」(試週)的儀式,預測孩子未來的性向與發展,主要以男嬰為主。儀式中會準備12種物品,如書(主讀書人)、筆墨(主書畫家)、印(主當官)、算盤(主從商)、錢幣(主富貴)、雞腿(主食祿)、豬肉(主食祿)、秤(主從商)、斧(主林業)、蔥(主聰明)、尺(主從工)、田土(主地主)等,放在米篩中,讓嬰兒自行抓取。等抓周結束後,長輩還會拿包子或饅頭擦拭小孩子的口,嘴邊順道唸著「臭嘴去,香嘴來」,然後再把這包子或饅頭丟給狗吃。
參考資料:1.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64-65。臺北:遠足文化。
2.李秀娥,2006。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臺北縣新店市:遠足。
3.阮昌銳,2004。臺北市傳統儀禮:生命禮俗篇。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04/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