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19.0119
尺寸:79.8 x 77.8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2003~2003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中秋節、土地公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浪漫的月節八月十五日》,描繪中秋節拜田頭土地公的習俗。畫作題跋為「浪漫的月節八月十五日,農家拜月娘外,亦要拜田頭土地公,供品中有米粉和芋,俗說「吃米粉芋給子孫有頭路」,另外豎一支夾金香,銀紙的竹杖插在田頭,「俗稱」『土地公柺』,癸未年金田畫」。 畫作創作年代為2003年(癸未年)。
3.農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三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天也是太陰娘娘(月神)的誕辰,許多人在入夜之後,會在庭院裡擺上月餅、甜點、瓜果等來祭拜月娘。
另外,中秋節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誕辰。土地公是與人民最息息相關的神明之一,尤其在以前的農村社會中,土地公更是守護著農地,所以農民們相當重視土地公,會在自家田地前擺上祭品,感謝土地公這一年來的照顧,也冀望日後能繼續庇佑。特別的是,祭品中會有米粉、芋頭,這是取「吃米粉芋,給子孫有頭路」之意。另外,農家也會在田中插置「土地公柺」,在竹子上夾土地公金,感謝土地公的庇佑,也希望能豐收;也有人認為「土地公柺」是土地公的象徵,有鎮壓的意味。
參考資料: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187-188。臺北:遠足文化。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