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268
尺寸:18.5 x 26.3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1~198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八十年代出版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江春男
文物描述: 此為紙質雜誌,以交疊的臺灣地圖與帆船剪影為封面,為1981年3月發行之《八十年代》月刊第9號。本期主題為「八十年代民主政治發展座談會」,封面內容計有〈一個總統的煎熬與掙扎〉、〈方素敏女士的心聲〉、〈朝向一個理性的社會〉、〈雷震先生年譜簡編〉、〈蘇聯的政治文化〉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民主新契機、(二)座談會、(1)八十年代民主政治發展、(三)專題論述、(1)朝向一個理性的社會(蔡耀明)、(2)蘇聯的政治文化(江揚譯)、(3)千萬不可官修民國史(賴淵光)、(四)世界鳥瞰、(1)一個總統的煎熬與掙扎(陳士偉譯)、(2)評雷根的經濟與國防政策(費希平)、(3)油價對第三世界的衝擊(高凱)、(五)台北話題、(六)人物專訪、(1)雷震先生年譜簡編(陳在君編)、(2)宋英委員給國民黨的建言(宋英)、(七)文學藝術、(1)這一年來(方素敏)、(2)盼望(方素敏)、(3)小熊不要哭(田秋堇)、(4)讓電視劇的語言反映社會現實(老傑)、(5)民歌面臨批評(曾心儀)、(八)本期漫畫、(1)Co Co揮筆(Co Co)、(2)妙妙貓等(康文雄輯譯)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