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第10號
登錄號:2004.021.1270的圖片(2004021127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270的圖片(2004021127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70的圖片(20040211270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70的圖片(20040211270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70的圖片(20040211270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270

尺寸:19 x 26.2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1~198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八十年代出版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江春男
文物描述:  此為紙質雜誌,以交疊的臺灣地圖與帆船剪影為封面,為1981年4月發行之《八十年代》月刊第10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把政治重心轉移到國會〉、〈變局中的監察院〉、〈樹立選舉訴訟的憲政判例〉、〈黨外立委國會論政〉、〈讓農民的歸於農民〉、〈美國人權改弦易轍〉、〈薩爾瓦多啟示錄〉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迎接更大的歷史挑戰、(二)編輯室筆記、(三)讀者投書、(四)專題論述、(1)把政治重心轉移到國會(韓潭)、(2)變局中的監察院(陳哲倫)、(3)正視民間投資意願低落的嚴重問題(李嘉文)、(4)樹立選舉訴訟的憲政判例(蕭夫)、(5)讓農民的歸於農民(劉志傑)、(五)台北話題、(六)世界鳥瞰、(1)薩爾瓦多啓示錄(蘇和)、(2)馬德里的槍聲(李毅民)、(3)美國人權改弦易轍(印萬里)、(4)應否放棄卡特人權政策?(莊慕德譯)、(5)鮑德溫接受自由獎章 美國傾銷公害(周俊峯)、(七)國會專題、(1)揭開B型肝炎疫苗的紗幕(唐冠英)、(2)黨外立委國會論政(編輯部)、(3)國會散記(林進輝)、(八)短評短論、(1)建立正確的法治觀念(謝長廷)、(2)只重官意不重民意的新聞報導?(卓國豪)、(3)愚園閑話(黃順興)、(九)文學藝術、(1)韓國開採文化礦的氣魄與決心(李欽賢)、(2)書介-日本的南洋史觀(徐南傑)、(3)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資料室)、(4)詩選、(4.1)請珍重-雅美的朋友(廖莫白)、(4.2)華西街掃瞄(海煙)、(5)Co Co漫畫集序(司馬文武)、(十)本期漫畫、(1)Co Co揮筆-阿歪從政(Co Co)、(2)妙妙貓.記者等(康文雄輯譯)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紅地繡花弓鞋)的圖片
藏品(設計圖袋)的圖片
藏品(高雄縣美濃鎮吉洋國民小學創校六十週年紀念特刊)的圖片
藏品(夜蛾129)的圖片
藏品(臺灣類扁蜷)的圖片
藏品(狹葉紫菜)的圖片
藏品(腰斑寶螺)的圖片
藏品(小蔓黃菀)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