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週刊第1期
登錄號:2004.021.1299的圖片(20040211299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299的圖片(20040211299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99的圖片(20040211299_I002.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99的圖片(20040211299_I003.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99的圖片(20040211299_I004.jpg)(),第4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299

尺寸:19.5 x 26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5~1986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八十年代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江春男
文物描述:  此為紙質雜誌,為1985年8月發行之《八十年代》週刊第1期(總號第78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臺灣最後一位政治紳士――悼念郭雨新〉、〈中央日報「營救」陸潤康〉、〈五百億的大買辦〉、〈被放逐的臺灣人〉、〈銀行界打死結〉、〈張德銘會選市議員嗎?〉、〈台北市黨部的「活棋」〉、〈攜帶兩面國旗的人〉等。目錄計有(一)封面裏:「亞洲人」明年再見、(二)社評:權力那裏來?、(三)封面故事:臺灣最後一位政治紳士-悼念郭雨新(司馬文武)、(1)我所認識的郭雨新先生(林倖一)、(2)郭雨新找不到回家的路(李旺台)、(四)獨家新聞、(1)誰指示中央日報出面「營救」陸潤康?(陸卿)、(2)一年賺五百億的利益團體-從「毒玉米風波看大宗物資進口集團(林三榮)、(五)台北話題(康寧祥)、(1)張德銘會不會選市議員?、(2)春蠶到死絲方盡、(2.1)郭雨新蓋棺誰論定?、(3)被放逐流亡異國、(3.1)生活工作皆困頓、(4)午夜夢迴新在故鄉、(4.1)沒有舞台那有演員、(5)陳百齡為何坐牢?、(6)一個解凍的新政策-談修訂公布的「戶籍法」、(7)民聲日報易手、(8)國防部是買主、(9)新加坡景氣衰退、(9.1)李光耀聲望疲軟、(10)中共弊端醜聞叢生、(10.1)國民黨壓力減壓、(六)國會側記、(1)倪文亞「避宮」求退(劉仁番)、(1.1)立法院內演雙簧、(七)美國通訊、(1)費希平頭上的一盆冷水(本刑駐美特派員李家礎)、(八)特別報導、(1)革命家生病了?-美國臺灣人社會中的非革命趨勢(李旺台)、(2)銀行界打死結-談鉅額呆帳案(林孝鳳)、(3)海外臺灣人的國建會-記世台會在日本的年會(洪子元)、(4)機場大示威-三義空難家屬向遠航討公道(許美子)、(九)選舉專題、(1)台北市:台北市黨部的「活棋」(陳德華)、(2)台北縣:「政治沙漠」的競選-台北縣選情(高金生)、(3)高雄市:百分之百的當選?-國民黨在高雄市的選舉佈局(邱逢乙)、(4)南投縣:南投縣將有「龍虎鬪」?(王真)、(5)臺南縣:臺南縣的好戲、(6)新竹市:新竹市的「新鮮牌」(陳啓成)、(十)歷史檔案、(1)楊逵的留學生涯(王麗華)、(十一)壓卷人物、(1)攜帶兩面國旗的人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