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214
尺寸:18.9 x 26.1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自由時代雜誌社
關鍵詞:鄭南榕、自由時代、黨外、黨外雜誌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照片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7年11月發行之《民主時代》週刊(總號第199期),封面內容計有〈蔣經國整肅郝柏村――郝柏村赴美訪問,蔣經國暗釋兵權〉、〈江南最後遺著:龍雲傳〉、〈張國英欺負老兵,宋美齡要他滾蛋?〉、〈民主聖火到臺灣,不要法統要改選〉、〈中國加入美蘇的太空梭比賽〉等。目錄計有(一)封面故事、(1)蔣經國整肅郝柏村――郝柏村赴美訪問,蔣經國暗釋兵權、(2)郝氏垮台,空軍大樂、(3)蔣經國的王牌-許歷農、(4)張國英欺負老兵,宋美齡要他滾蛋?-老兵狂賀張國英下台、(5)給老兵的錢到那裏去了?、(二)自由觀點、(1)不怕中共干預,只要臺灣自決、(三)焦點新聞、(1)民主聖火到臺灣,不要法統要改選、(2)一樣的機場,不一樣的氣氛、(四)政治氣象台、(1)一樣紀念,三種心情――台北、北京、莫斯科同慶孫文冥誕、(2)國民黨的蘇聯情結、(3)黨、政爭權,宋、關辦報――宋楚瑜、關中聯手成立「時代新聞」日報、(4)上帝不眷顧,死忠沒義氣――教廷、南韓將離國民黨而遠去、(五)新聞追踪、(1)國民黨眼中的民進黨二全大會、(六)中國寫實、(1)中國加入美蘇的太空梭比賽、(七)特別報導、(1)為臺灣獨立,上街做禮拜――長老教會牧師再度上街頭、(2)獨立,基本人權也、(3)走盡鄉村城鎮,傳遍臺灣獨立――聲援第二波行動,第三、四場:基市、北港、(3)支持臺灣獨立,就是臺灣人――聲援行動第二波:苗栗市、(八)臺灣現象、(1)不問藝術只要錢――國家劇院如何在國民黨權貴手中變成廢物、(2)新聞局是呆子,高希均是騙子?-方勵之要告「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3)刑事局與農林廳的農藥戰爭――刑事局化驗蔬果殘毒引發紛爭、(4)為了子孫為家園,大家打拚反公害――宜蘭縣舉辦「六輕說明會」、(九)民進黨之頁、(1)誰是民進黨分裂的幕後導演――民眾日報獨家報導的內幕、(2)一個打雷,一個回音――國共聯手對付臺灣、(十)府會走廊、(1)顏錦福告許水德瀆職、(十一)校園之聲、(1)李遠哲「分貝大」,學生「明知故問」、(十二)天下傳真、(1)金泳三抬出軍人反軍人,青瓦台選情一日三變、(十三)讀者投書、(1)民眾來函:鄭南榕打朱高正一耳光的迴響、(十四)特別推荐、(1)江南最後遺著:《龍雲傳》精彩章節 等。
此物件為《自由時代》系列雜誌之一,《自由時代》是黨外政論雜誌之一,於1984年3月12日由鄭南榕所創辦,並且標榜「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雜誌內容致力於追蹤黨國內幕、打破禁忌話題、評議時政,同時也籌劃街頭社會運動,如:「五一九綠色行動」,其中鄭南榕為保護幫《自由時代》雜誌撰寫文章的作者,於是在目錄標示鄭南榕承擔一切文章的責任,且不在雜誌目錄頁寫上作者姓名。最終在1989年11月11日,鄭南榕自焚身亡7個月後,《自由時代》停刊。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自由時代》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煒翰,〈從《自由時代》系列雜誌看1986年的黨外運動〉,《臺灣史學雜誌》,第6期(2009年6月),頁151~172。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