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民進年代雜誌社出版《民進年代》週刊第6期總號第79號
登錄號:2004.021.1368的圖片(20040211368_I003.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368的圖片(20040211368_I003.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368的圖片(20040211368_I001.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368的圖片(20040211368_I002.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368的圖片(20040211368_I004.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368

尺寸:21.7 x 29.8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民進年代雜誌社
關鍵詞:民進黨、民進年代、黨外、黨外雜誌、九十年代、領先週刊
文物描述: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相片為封面。本物件為1987年8月發行之《民進年代》週刊第6期(九十年代系列總號第79號),內容計有〈江主席迎戰美麗島〉、〈歡迎黃主文加入民進黨〉、〈洪俊德與監委黨部鬥法〉、〈電信工會內政部抗議〉、〈李煥整風,立委怕怕〉、〈「中華」「民族」倒了〉、〈內政部長搞僑務〉、〈國民黨做莊,趙少康押寶〉、〈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小蝦米吃大螃蟹〉、〈「七、二九」為樂迷的幸運明牌?〉。目錄計有(一)最前線、(1)政治家家酒(蘇武)、(二)打開天窗說亮話、(1)只准被捕不准投案?(本社)、(三)民進新聞排行版、(1)黃煌雄「手術」黨章、(2)「大哥」宴客,眾賓雲集、(3)江蓋世「贖罪之旅」東部掀熱潮、(4)陳水扁訪美歸來、(四)我們的天空、(1)追緝逞凶暴徒、(2)軍方應自重、(3)民進年代歡迎轉載、(4)「88」是明牌嗎?、(五)專題採訪、(1)江鵬堅迎戰美麗島(本刊編輯部)、(2)愛就是加入它!-專訪江鵬堅主席答覆黃信介的質疑(呂儀)、(2.1)海外黨部意見紛紜(本刊)、(2.2)海外對民進黨的期許(本刊)、(2.3)樹立彼此尊重的傳統(本刊)、(2.4)「迫戰求和」的校園政策(本刊)、(2.5)江主席訪美行程(本刊)、(3)老大有話要說-黃信介批判民進黨的要點(李直)、(4)分裂上限:新黨改造運動-評議「美麗島政團」與民進黨中央的糾葛(蘇明達)、(六)政治行情表、(1)司法管制的時代來臨?-誰將接掌國民黨的言論大權(吳志仁)、(2)「中華」「民族」倒了-一場未能如願的記者請願風波(林志傑)、(七)特別企劃、(1)大家樂第一、民進黨第二、國民黨第三(周病)、(2)大家樂萬歲(胡啓明)、(3)「七二九」成為樂迷的幸運明牌?(蘇武)、(八)民進藍圖、(1)還我一個乾淨的美麗島-民進黨應積極推展環保運動(宋必文)、(九)心戰喊話、(1)揚棄黨意,投身民意,歡迎黃主文加入民進黨(周病)、(十)新聞現場、(1)一家歡樂一家愁-民進黨北市黨部成立暨第一次黨員大會現場紀實(林錦鍠)、(2)小蝦米吃大螃蟹-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大爆冷門(范文雄)、(3)勞工也憤怒-記電信工會「七˙卅」內政部抗議(林錦鍠)、(4)蕃薯不驚落土爛-「郭雨新紀念獎頒獎暨追思晚會」紀實(林橫)、(十一)民進論壇、(1)不要留下戒嚴的尾巴(柳平原)、(十二)陽光下、(1)李煥卯上宋楚瑜、(2)李煥整風,立委怕怕、(3)洪俊德與黨部鬪法、(4)內政部長搞僑務、(5)李慶華「子以父為貴」、(6)王澍霖暗鬪黃光平、(7)張鐘潛潛力無窮、(十三)黨政新聞、(1)北縣黨部舉辦「糾察隊訓練營」、(2)屏東縣黨部積極輔選莊茂霖、(3)台中區積極籌備地方黨部、(4)中常委通過「二全書」代表資格案、(5)第六屆關懷夏令營揭幕、(十四)打帶跑、(1)為張鵬程叫屈、(2)你解嚴了嗎?(范道地)、(十五)民進詩篇、(1)哦!我嘛是臺灣人(周病)、(十六)政治三分球、(1)國民黨做莊,趙少康押寶(蘇明達) 等。
  此件《民進年代》雜誌為系列黨外雜誌其中之一,該系列有《九十年代》、《民進年代》、《領先週刊》等週刊,《民進年代》為純粹為民進黨新聞服務的雜誌,並期許為民眾帶來平實、客觀的報導,雜誌社的成員也都是民進黨的青年黨工,與當時期出版的《民進週刊》一樣都與民進黨有著密切關係,但反對並批評《民進週刊》運用女星做宣傳的策略。《民進年代》對民進黨逐漸以公職掛帥並遠離群眾的路線有所批評。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進雜誌社,1987。《民進年代週刊》,4,1-15。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默氏笠海膽)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軟玉)的圖片
藏品(粉紅色的炸彈)的圖片
藏品(1945年台灣省高雄中學第四學年成績通知表)的圖片
藏品(獎牌)的圖片
藏品(捐置香田碑記殘碑拓本)的圖片
藏品(昭和十九年一月陳添旺埔塩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期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