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301
尺寸:18.8 x 25.8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5~1986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八十年代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江春男
文物描述: 此為紙質雜誌,為1985年8月發行之《八十年代》週刊第3期(總號第80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兪家班的高飛球――錢純〉、〈扛你的大旗做我的生意〉、〈墮落的世家弟子〉、〈「十三兄弟」症候群的病原〉、〈戴立寧的感慨〉、〈大主委、小主委、職業主委〉、〈最後的告別〉等。目錄計有(一)封面裏:秉告洋大人、(二)社評:撤換拙劣的司機、(三)封面故事、(1)俞家班的高飛球-錢純(呂青田)、(四)獨家新聞、(1)扛你的大旗,做我的生意-立法院「十三兄弟」與國泰蔡家勾結的內幕(關大功)、(2)「十三兄弟」症候群的病原(司馬文武)、(五)台北話題、(1)戴立寧的感慨(曾佑明)、(2)中共改革對臺灣造成衝突、(2.1)專家學者交換對策、(2.2)工商時報有袪魔妙方、(3)中共加強臺灣研究、(3.1)積極對台展開統戰、(3.2)從無一人負起政治責任、(4)部長上台下台如搬家、(4.1)信心危機日益嚴重、(4.2)非全面改組不足以服民心、(5)美國大牌議員君臨敝國、(5.1)全體首長集合聽訓、(5.2)以金錢換取友誼,這算什麼凱子外交、(6)「黨治」地方的絕活、(六)日本研究、(1)鱷魚的眼淚(賴祖義)、(2)侵略戰爭與解放聖戰、(七)特別報導、(1)最後的告別-郭雨新先生的出殯典禮報導(本刊採訪組)、(2)飢餓與革命(二)、(八)旅人手記、(1)住在衣索匹亞的中華民國國民(徐燕雄)、(九)特稿、(1)墮落的世家弟子(陳啓成)、(2)愈演愈烈,欲罷不能-轉口貿易在十字路口上(何文振)、(2.1)三大分裂國家的雙邊貿易(張懷德)、(3)中央社發動攻擊,情治單位放水?-大頭市長的隱憂(吳慶財)、(4)誰都不能欺侮他-高雄市議會的圍剿風波(王全)、(4.1)民眾日報站在淪陷邊緣(邱逢乙)、(十)選舉快報、(1)派系瓜分屏東縣(陳屏風)、(1.1)國民黨的業務經理、(2)小主委、大主委、職業主委-王述親的關鍵時刻(謝春生)、(3)吳挽瀾的閉路電視和技藝補習班(莊風和)、(十一)北京參考消息、(1)海軍軍官涉嫌詐欺醜聞、(2)中國大陸出現隆乳美容、(3)外交有礙,經濟無阻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