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407
尺寸:19.2 x 26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亞洲人雜誌社
關鍵詞:亞洲人、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綠、白色相間之亞洲地圖及銀色帆船之剪影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10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第3卷第5期(總號第17號),封面內容計有〈憲政主義的危機〉、〈「反攻無望論」事件〉、〈左舜生「治台方案」事件〉、〈「護憲與修憲」大論戰〉、〈「自由中國」事件到中美斷交〉、〈最後一關:臺灣關係法〉、〈「法統」的日趨凋零〉等。目錄計有(一)社論、(二)編輯室筆記、(三)目錄、(四)讀者投書、(五)台北話題、(1)周令飛爭奪戰、(2)郭新雨胡不歸?、(3)蔡維屏要下台?、(4)鄭余鎮不是林鈺祥、(5)尤清出國考察、(6)香港是臺灣的樣板?、(7)官員與立委演雙簧、(8)司馬文武應邀訪美、(六)本期專題、(1)憲政體制的危機、(2)康寧祥˙學者憲政體制對話(本社)、(3)從政府遷台到「護憲運動」(張夫之)、(4)從「自由中國」事件到中美斷交(胡志成)、(5)中美斷交後的內外併發症(劉志傑)、(七)議會政治、(1)中央侵權與地方護權(聞何)、(2)一問一答間˙玄機知多少?――省議會取消聯合質詢人限規定(宋德豪)、(八)政治、(1)林洋港式的「假平等」(江力誠)、(2)林洋港的民主法治觀(余子睿)、(3)「大官虎」的言論分寸(曾文溪)、(4)黨政分際的佈雷區(劉姥姥)、(5)釋放長期囚犯此其時矣(金生水)、(九)大家談、(1)國語歌仔戲不倫不類(李安和等)、(1.1)消滅台語的藉口、(1.2)硬要阿婆穿迷你裙、(1.3)耍猴子的作法太可笑、(1.4)成大事不拘小節、(1.5)給阿媽的一封信、(1.6)黨外數來寶、(十)地方小記、(1)噶瑪蘭的後代――宜蘭黨外生生不息(康文雄)、(十一)法治、(1)司法不可淪為政爭與貪污的工具――兼評中壢市長選舉訴訟的再審判決(唐建國)、(十二)選舉、(1)新竹選戰的回顧(金寶山)、(十三)人權、(1)誰在為王家辯護(江水涵)、(十四)短評、(1)誰該被調查?――駐基隆關調查員弊端重重(朱一明)、(2)給文化纏小腳――從孔子雕像的「標準化」談起(姜史)、(3)盜印猖獗誰之過?(吳法)、(4)正視「氰酸鉀」捕魚的禍害(蘇三妹)、(十五)教育、(1)缺點何時了?(胡基峻)、(十六)人物、(1)魯迅的孫子與著作(司馬文武)、(2)阿飛仔娶某(倪良光)、(十七)文藝、(1)奇文共賞、(1.1)鄧著:興漢尊者七年留言(柳木火)、(1.2)岳著:記蔣公兩項偉大偉略(張金水)、(2)動物與昆蟲緊急逮捕權――馬來西亞詩人拉惠德拉的抗議(凱撒)、(十八)國際、(1)再見,種族滅絕(辛巴達)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