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515
尺寸:21.3 x 30.2 x 0.3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深耕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許榮淑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畫作為封面,並以藍邊白字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10月發行之《深耕》半月刊第19期(總號第19期),封面內容計有〈雙十獻辭:同胞仍須努力〉、〈黨禁之戰:博觀雜誌查扣始末〉、〈冷眼看立委眾生相:記立委出國考察風波〉、〈國民黨的賺錢學〉等。目錄計有(一)封面、(1)天視自我民視(Jan Sawka)、(二)雙十獻辭-同胞仍須努力(本社)、(三)讀者投書(本社)、(四)生活與政治、(1)黨禁之戰-博觀雜誌查扣始末(本社)、(2)這樣的臺灣人-林洋港(林南窗)、(3)九二八黨外中山堂聚會評議(陳慶棠)、(4)面子把中國毀了一半-從張一中給尤清戴紅帽子談起(陳寄槐)、(5)一個活生生的政治迫害(上)-飽受摧殘的新約教會、錫安聖山(廖愛芳等)、(五)黨外.黨外(本社)、(六)黨外政論、(1)國民黨的賺錢學之一-獨霸股票融資的復華證券金融公司(吳怡法)、(2)看新舊立委各懷鬼胎-延長任期對抗全面改選(唐建國)、(3)除了人權,黨外沒有什麼可操心的(鄧維楨)、(4)改革體制與制衡神話-敬答謝長廷議員(張明雄)、(七)問政議壇、(1)冷眼看立委眾生相-記立委出國考察風波(胡翊夫)、(2)呼籲通過人身保護狀-記高雄市議員高信雄所提人身保護狀的意義(姚國建)、(3)黨外.制衡.進步-以跟約堡締結姊妹市為例(何新居)、(八)政策研究、(1)大家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訪問日本一位居住於焚化爐旁十五年的老里長(吳怡)、(2)診斷南臺灣發展的命脈(三)-南部區域縣市發展座談會摘記(蕭平)、(九)人權通訊、(1)桎梏下的詩歌-摩洛哥:詩人的榮耀(吳乃德)、(十)國際觀察、(1)柯爾會比施密特行嗎?(怡民)、(1.1)西德最近政治行情、(2)巴勒斯坦問題知多少?(三)(高伊哥)、(十一)漫畫(PIC) 等。
此件為《深耕》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深耕》為1981年由黃石城創辦的黨外政論雜誌,後交由許榮淑經營,主要主筆人包含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等,其中內容包括編輯手記、國會趨勢、選舉與黨外動向、生活與政治、鄉土人物、藝文、漫畫等等。《深耕》曾在1982年對於「杯葛事件」中的部分黨外立委進行批判,並引起當時黨外勢力的對立。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深耕》系列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蔡盛琦,2008。《深耕雜誌》之研究(1981.6-1983.2),國史館學術集刊,15:159-208。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