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生根週刊雜誌社出版《生根》週刊第15期
登錄號:2004.021.1537的圖片(20040211537_I003.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537的圖片(20040211537_I003.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37的圖片(20040211537_I001.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37的圖片(20040211537_I002.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37的圖片(20040211537_I004.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537

尺寸:21 x 30.2 x 0.3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生根雜誌社
關鍵詞:深耕雜誌、黨外、黨外雜誌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畫作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3年8月發行之《生根》週刊第15期,封面內容計有〈作鬥士不要作烈士――悼艾奎諾之死〉、〈再論臺灣意識〉、〈一個沒有前瞻性的選舉〉等。目錄計有(一)封面、(1)醜陋的巷(謝國鏞)、(二)作鬪士,不要作烈士-悼艾奎諾之死(本社)、(三)讀者投書(本社)、(四)迎接選舉年、(1)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台北市後援會積極籌備(游清清)、(2)一個沒有前瞻性的選舉-對年底選舉的幾點觀察(林士煜)、(五)黨外.黨外、(六)生活與政治、(1)國防部是最大零售商(上官雨)、(2)什麼叫做「雙重標準」?(歐陽心)、(七)政策研究、(1)「細部外交政策」概說之一-對韓國的忍讓與包容(張大使)、(2)林洋港.趙耀東.王永慶在吵什麼?(蕭平)、(八)政治熱線(任迪群)、(九)黨外政論、(1)國民黨的地方自治神話-從施性忠案談黨外縣市長的滄桑(阿部正)、(2)死刑、拷問使人變牲生(田朝明)、(3)意識與存在-再論臺灣意識(葉阿明)、(4)一支小雨傘-評林洋港與索拉茲的談話(南兵和)、(十)海外通訊、(1)你.我(孫慶餘)、(2)楊麗花大戰周清玉(游子)、(十一)大學論壇、(1)溪城永遠不變?-對東吳現狀的反省(鄭昇和)、(2)創造學生運動的社會條件(金大中)、(十二)臺灣社會檔案(宜機)、(十三)國際觀察、(1)亞美尼亞人的獨立復國運動(白藍帶)、(十四)鄉土與文化、(1)大家來學臺灣話(一)(辛輝)、(2)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時代背景(II)(高伊哥)、(十五)漫畫(PIC)、(十六)黨外雜誌叢書出刊時間表(資料室) 等。
  此件為《深耕》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深耕》為1981年由黃石城創辦的黨外政論雜誌,後交由許榮淑經營,主要主筆人包含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等,其中內容包括編輯手記、國會趨勢、選舉與黨外動向、生活與政治、鄉土人物、藝文、漫畫等等。《深耕》曾在1982年對於「杯葛事件」中的部分黨外立委進行批判,並引起當時黨外勢力的對立。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深耕》系列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蔡盛琦,2008。《深耕雜誌》之研究(1981.6-1983.2),國史館學術集刊,15:159-208。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帶搓磨痕石環粗胚)的圖片
藏品(萬象詩刊144期)的圖片
藏品(光緒十四年臺灣布政使司掣給田主簡金春發丈單)的圖片
藏品(青玉人面紋觿)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帶搓磨痕石環粗胚)的圖片
藏品(骨皮菌屬)的圖片
藏品(乙棟一樓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