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鐘鼓鑼雜誌社出版《鐘鼓鑼》雜誌第1卷第1期創刊號
登錄號:2004.021.1623的圖片(20040211623_I003.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623的圖片(20040211623_I003.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623的圖片(20040211623_I001.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623的圖片(20040211623_I002.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623的圖片(20040211623_I004.jpg)(),第4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623

尺寸:18.9 x 25.8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鐘鼓鑼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黃天福
文物描述:  此為鐘鼓鑼雜誌社1983年1月出版的《鐘鼓鑼》雜誌第1卷第1期總號第1號,內容計有〈歡送蘇南成回去國民黨-讓上帝的歸上帝,魔鬼的歸魔鬼〉(南兵和)、〈斬草要除根-黨外應全支持罷免蔡明耀案〉(喬太守)、〈國民黨怎樣失去大陸?〉(孟絕子)、〈台灣現況及展望〉(座談會)、〈「國際新聞協會」一九八二年「世界新聞自由年報」總論及「台灣部分」〉( 嘉里納(Peter Galliner)撰;李明譯)、〈台灣在太平洋盆地之外?〉(李大一)、〈台北政治氣候的探索〉(何文振)、〈南台灣黨外欣欣向榮〉(潘立夫)、〈商標法立法記〉(李來順)、〈沒有健全的言論自由,如何建立合理的共識?〉(唐建國)、〈由政治共識談社會共識--解決共識差距危機之途徑〉(顏尹謨)、〈黨外大事記〉(蘇明達整理)等。
  此物件為《鐘鼓鑼》雜誌,此雜誌的前身為《鐘鼓樓》雜誌,且在1980年「美麗島大審」後不久,就接著創刊,創刊號可謂是美麗島事件專號,然而立刻遭到查禁,於是創刊人黃天福(為黃信介之弟),於1983年1月創辦《鐘鼓鑼》,並自詡做為黨外力量的先鋒,並投身爭取民主政治的「戰場」之中,此雜誌為1980年代崛起的黨外雜誌之一,重要的創辦人黃天福以及陳水扁。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11/05)。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