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總督府編纂《公學校用國民習字帖》第五學年用下卷
登錄號:2004.028.3516的圖片(20040283516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3516的圖片(20040283516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28.3516的圖片(20040283516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8.3516

尺寸:7.6 x 22.2 x 0.3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準確日期:1918/10/15~1918/10/15
年代描述:大正7年10月15日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教育用品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臺灣總督府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教育史、初等教育
文物描述:本件為臺灣總督府編纂、發行之《公學校用國民習字帖》,於大正7年(1918)10月15日發行,供第五學年學生使用。根據名稱,此文物應為1912-1922年間流通的第二期書法教科書,字體由臺灣書法家杜逢時、江心慈提供(按:杜逢時寫完一至四年級用書後病逝,因此五、六年級部分由其高足江心慈代行完成)。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設置國語傳習所時,便設置「習字科」,使用《臺灣適用書牘文》作為教材,1898年所公布的「臺灣公學校令」中,也維持「習字科」獨立成科的規定,至1904年「公學校規則改正」,習字科併入國語科內,成為國語科中的「書方」課程。1941年公布的「臺灣公立國民學校規則」,國語科的「書方」僅教授硬筆字,毛筆字則成為「藝能科」下的課程之一。
參考資料:葉碧苓,1999。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書法教育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編目日期:2020/01/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古今詞語通俗類解)的圖片
藏品(台灣風景香蕉明信片)的圖片
藏品(木彫匙)的圖片
藏品(貝殼)的圖片
藏品(《紐澤西愛未眠》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玉髓)的圖片
藏品(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週刊第15期)的圖片
藏品(玉管珠)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