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1980年12月6日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公報(原住民、職業)
登錄號:2004.028.3932的圖片(20040283932_I001.jpg)(CC BY),第1張,共1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8.3932

尺寸:79.2 x 58.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關鍵詞:選舉公報、地方自治、選舉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選舉公報,此物件標題為「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公報」,投票日期為1980年12月6日,編印單位為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
  此物件提到的是1980年的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此次的選舉原先是1978年舉辦之選舉,但因為「中美斷交」導致延期至1980年,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對此次選舉也產生影響,此次選舉中有許多黨外人士當選,如:康寧祥、黃天福、黃煌雄、許榮淑、鄭余鎮等。
  對於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出現,始於種種因素。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制定、1947年公佈且實施,但國民黨政府在1947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部分條文,且中華民國政府在這段期間喪失了大陸地區的統治權,上述因素下,依據「大法官釋字第76號解釋文」,因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得以無限延伸。1969年,政府開始推動首次的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而後在1972年再次舉辦增補選,並開放局部改選以及定期改選。此後,在1975、1983、1986、1989年都設有增額立委選舉。由於選舉的名額在全體立委總額的比例有限,議會政治中相互制衡的效益較不顯著。然而選舉發揮了提升民眾政治意識的作用,也為「黨外」運動提供發揮的場域。
參考資料:吳乃德,2013。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二:自由的挫敗,新北市,衛城出版。

胡慧玲,2013。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民主的浪潮,新北市,衛城出版。

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88(瀏覽日期:2020/01/16)。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的圖片
藏品(草書之二)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孫文學說指點迷津)的圖片
藏品(蔣中正總統嘉言錄書法(一個有自信心的人))的圖片
藏品(與保總領事來往文電案)的圖片
藏品(原有宿舍地下室、整修及天井施工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