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新生報社出版《新生報》1950年(民國39年)11月28日第5至8版
登錄號:2004.028.5589的圖片(20040285589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5589的圖片(20040285589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28.5589的圖片(20040285589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8.5589

尺寸:81.6 x 55.1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準確日期:1950/11/28~1950/11/28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新生報社
關鍵詞:出版法、報禁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為1950年(民國39年)11月28日發行《新生報》的第5至8版報紙,內容計有:〈本省明年度施政計畫草擬中 糧食增產預算列為二七五萬元〉、〈發揮克難精神 廢物都有用〉、〈暫撥五十萬補助南投 吳主席批准〉、〈職工保險辦法草案通盤修正 勞保罰責正擬定中〉、〈北區聯合政工會報第二次會議今揭幕 陸海空勤政工主管均出席〉、〈海員總工會基港機帆船支會昨成立〉、〈灌溉工程貸款六項補助計劃農復會已批准〉、〈空襲期間減少損害 自備車主均應搭載老弱傷患〉、〈鄭行飛等貪汙嫌疑案 庭諭定三十日宣判〉、〈無限林壑皆寶藏 棲蘭山開發計劃〉(本報記者 沈嫄璋)、〈基隆市地院下月初成立〉、〈毋勞毋罰必勤必廉 教廳改進國民學校校務規定四點注意糾正事項〉、〈三軍是如何克難的 國防部籌開成果展覽定明年元旦在博物館舉行〉、〈商人申請進口肥料 臺銀昨起停止簽證〉、〈物調會昨起開配廉價純碱〉、〈加強本省特產外銷 決撥專款補貼出口〉、〈任顯羣等聯名宴請各同業公會理事長〉、〈糖市米價各檔普升 雜糧銷淡平靜無波〉、〈棉紗售價不斷高攀 複織工廠紛紛停工〉、〈廿五日後日貨進口 可按協定稅率征稅〉等等,另附有多篇廣告以及政府公告。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詳盡報導時事,提出社論批評時政,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偏向官方立場的官營報紙。
  國民黨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因而雖然日文欄之廢除導致銷量縮減,但管制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大增。但是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之後,發布戒嚴並且嚴格管控報紙發行,屢以「節約資源」、「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在1958年,政府通過〈第五次出版法修正案〉,掌控臺灣報業。對此當時的香港《星島日報》在社論上指出:「自撤出大陸以來,昨日(修正案通過日)為自由中國最悲慘的一日,是最使人失望的一日!吾人為自由中國亡之命運危,為自由中國之前途哀,天乎!禍降我國,何以至此之極也!」 。(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女節鞭)的圖片
藏品(人事:調查-聘派雇用人員名額(32))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1954年9月19日涂炳榔寄涂爐、張素雲書信(明信片))的圖片
藏品(聖火台立面)的圖片
藏品(南金雜誌戲劇號 第10期)的圖片
藏品(風景(16))的圖片
藏品(牆剖面)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