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材質: 竹 陶 鐵 麻纖維
標本說明:此標本為卑南族巫儀相關物件,在卑南族語中稱之為kutang矛,具護衛、抵擋等象徵意義。其長度約在20公分上下,以竹枝為主體,末端剖開夾以鐵片,象徵矛頭。在巫師或祭司舉行的祭禮或儀式中會使用,通常以2支交叉的形象呈現。亦有另一種說法,該報導人說kutang會放置在karumaan祖靈屋中,起護衛之效,使敵人或不好的事物無法靠近。
還有另一種較長的形制,多於喪儀中出現,主體較長,會使用竹枝或是細木,於頂端夾以鐵片,或綁縛似矛頭的刀子。喪家會於喪期中將其插於家戶前,作為驅邪使用,直至死者下葬才移除,因此kutang亦為告喪之象徵物。但隨著時代變遷,以及轉宗至外來宗教,目前並非每戶喪家都會於喪期中使用kutang。
不論其長短,類似此一標本型制的物件,基本上都會被稱為kutang,且皆具護衛、抵擋與驅邪等象徵意義。
館藏編號:20040100128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