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三連杯高足豆殘件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1600056的圖片(20041600056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考古類
蒐藏品類別:考古標本
年代:4500-3300B.P.
尺寸描述:長度:162.1 mm│寬度:125 mm│器壁厚:3.1 mm│重量:169.1公克(g)
遺址名稱:下馬厝(榮泉村)遺址
所屬文化:繩紋紅陶文化
採集方式:地表採集
器型分類:陶器
質地:細砂陶
標本說明:本件三連杯高足豆殘件標本,為郭德鈴先生採集自下馬厝(榮泉村)遺址,年代距今4500-3300年前。橙紅色細砂陶三連杯高足豆殘件,高足盤或豆形器。由三個碗或杯形器與一圈盤面相連,下部為高圈足,因其器型而被命名為連杯,可能為二連杯或三連杯,常為帶穿高圈足。本件標本為連杯與脊部相連殘件,通體拍印細繩紋,殘留與杯體相連的足部,從剖面判斷,杯體與盤面接合後再接合圈足,利用杯底與脊部餘土和另外做好的足部捏塑相合而成。是中部牛罵頭文化以及繩紋紅陶文化階段中較為特殊的器型,推測是一種禮器,可能為祭祀儀禮中盛裝祭品的用具。近年在台中市西大墩遺址出土數個連杯、陶器與玉梳相伴隨出土,形成類似祭祀場所的遺跡,為史前臺灣罕見的重要發現。

館藏編號:2004160005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網墜)的圖片
藏品(桌裙)的圖片
藏品(依巖)的圖片
藏品(大葉黑桫欏)的圖片
藏品(魏廷朝寄給張慶惠的書信(23)(1980年4月30日))的圖片
藏品(平,正面圖)的圖片
藏品(黃灰澤蟹)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