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長125公分、寬88公分,為毛南族織錦被面,整體呈長方形。外圍縫有深褐色素布,中間由兩塊深紅底長方形織錦於長邊接合而成,主體紋樣為對鳳繞花樹紋。毛南族與漢族比鄰而居,民間信仰與神話傳說均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其中鳳凰護神與花樹變人的故事尤其廣為流傳。傳說中保佑毛南族生活安寧的大神社王因剛出生時就有三撇鬍子被父母遺棄在山裡,是鳳凰伸展翅膀給他墊睡才得以平安長大。萬民之母婆王則是雲崗山中一棵大榕樹變化而成的,她管理花山,賜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孩子,一朵花便象徵著一個小生命。因此對鳳繞花樹紋是毛南錦中的典型紋樣。織錦中的鳳凰紋樣以對稱的形式出現,冠羽彩翼,淩空展翅,長尾舒卷。花樹色彩絢爛,姿態挺拔。織錦的中下段還織有一條彩色飾帶,其外側為黃底太陽紋,內裡是紫紅色絲線織成連續的卐字紋,寓意幸福天長地久。織錦在毛南語中稱為nalang,意為「織出的花」,多流傳於廣西環江一帶。一般以棉線作經,彩色絲線做緯,用竹籠提花織機織成,其質地結實厚重,主要用於做被面、背帶、掛包、毯子等日用品。其中由織錦做成的被面,是女子出嫁時必不可缺的嫁妝。
館藏編號:2004260000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