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寬23.3公分,為苗族的繡片,為雷山長裙苗所製。繡片以胚布貼上緞布為基底,用色主要以紅色緞布為底,輔以綠色和紫色為主的紋樣裝飾其上。全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半部在紅色緞布上以拉鎖繡技法繡有宗廟紋和石榴果紋,兩側運用疊繡和金箔等技法和元素裝飾。中間在藍色緞布上繡有一排盤長紋,兩側除了疊繡和金箔外,另以編針技法裝飾。下半部主要紋樣區的紋樣皆以拉鎖繡技法製成,主紋為一邊緣以金箔勾勒輪廓的蝶龍,蝶龍兩側各有一隻獅獸紋和不規則紋飾。拉鎖繡技法是運用兩針線,運針時先將第一條繡線從背面刺出繡面並以逆時針盤繞一圈,第二條繡線緊鄰著第一條繡線刺出繡面,將第一條繡線所繞的線圈加以固定,以此構成圖案,此技法常見於雷山地區。苗族的龍形並不似漢族固定,而是可以自由變形,與任意動物搭配。本件的蝶龍在眾多龍的變體造型中,因其展開的雙翅而顯得與眾不同,為來自於擁有豐富變體龍造型、又擅長製作拉鎖繡的雷山縣。而宗廟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中心,此紋樣常出現於台拱和雷山縣的繡片上,形制大體相似,沒有太多的變形。
館藏編號:2004260014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