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寬17.6公分,為雷山縣苗族的繡片。繡片主要用於衣服的衣袖,本件以胚布貼上紅色緞面布進行刺繡,全件色彩以藍、綠色調為主,綴以紫、粉紅、桃紅、棕、黃、黑與草綠等色,並運用拉鎖繡技法繡製。構圖以中軸線做對稱,可分為上下兩區。下區中央繡有與兩側魚紋組合之宗廟紋,內有一人,並且其四周紋飾圍成菱形:正上方有蝴蝶,其翅膀有漩渦紋、正下方有銅錢花紋,上方斜兩側有四瓣花紋,下方斜兩側有對稱石榴果紋,左右各有對稱卷身蠶頭蛇身龍(頭部為蠶頭;身無鱗,尾部為條紋;無足部),最外兩側有直排花草紋,其上各有對稱臉紋及銅錢紋;上區中央有蓮花,向兩側對稱蔓延蓮花及石榴果。全件圖樣使用拉鎖繡技法繡出,拉鎖繡技法為使用兩根針,運針時先將第一條繡線從背面刺出布面並以逆時針盤繞一圈,第二條繡線緊鄰著第一條繡線刺出繡面,將第一條繡線所繞的線圈固定以構成圖案。此技法及配色常見於雷山地區的女性服飾之衣袖上。苗族的龍形並不似漢族固定,而是可以自由變形,與其他動物身體任意搭配,於苗族來說象徵幸福美好;部分苗族人視蝴蝶為人類的祖先,與石榴花枝同樣象徵多子多孫。
館藏編號:20042600261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