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繡片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8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42600279的圖片(20042600279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8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寬19公分,為苗族的繡片。繡片主要用於衣服的衣袖,本件以胚布貼上紅色緞面布進行刺繡,全件色彩以綠色調為主,並運用拉鎖繡、縐繡、疊繡、貼布及挑花技法繡製。全件以中軸線對稱,且可分成為上下兩區:下區中央有與大蝴蝶紋組合的宗廟紋,上有對稱六瓣花,此區兩側有對稱蝴蝶紋,頭相近,其尾部延伸出石榴果、六瓣花紋;上區可分三層花紋,由上而下依序,第一層中央有對稱六瓣花,以直幅疊繡間隔,其兩側有對稱鳳鳥紋及石榴果,再來第二層是疊繡,最後第三層中央有一蝴蝶紋,兩側有鳳鳥紋及花草,此區邊緣以編針及疊繡處理。此件上區圖樣以縐繡、下區以拉鎖繡繡出,縐繡是預先將絲線編成長條辮狀組帶後,由外而內推擠出高度,並一一摺疊縫於底布,形成立體浮雕圖案之效果;拉鎖繡技法為使用兩根針,運針時先將第一條繡線從背面刺出布面並以逆時針盤繞一圈,第二條繡線緊鄰著第一條繡線刺出繡面,將第一條繡線所繞的線圈固定以構成圖案,此技法常見於雷山縣苗族的服飾上。鳳、花是苗族紋飾中常見、喜愛的題材,而苗族亦受漢族影響,有龍鳳呈祥、雙鳳牡丹等主題,但苗族逐漸發展自己獨特的風格;部分苗族人視蝴蝶為人類的祖先,並與石榴果同樣象徵多子多孫。

館藏編號:2004260027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刺繡彩墜床飾)的圖片
藏品(竹杯)的圖片
藏品(福祿壽透雕木飾件)的圖片
藏品(近親皺蟹)的圖片
藏品(石膏)的圖片
藏品(木製龍舟之黃色船槳)的圖片
藏品(Jan Jansson〈中國地圖〉)的圖片
藏品([菁英系列四-陳必先V.S.國臺交]菁英系列四【陳必先vs.國臺交】)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