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寬23.2公分,為苗族的繡片,以胚布和縫在其上的紅色緞布為底,紋樣運用「縐繡」技法製成。以多彩絲線繡出的縐繡紋樣,主要為一隻展翅面向左方的雞紋,身體中間為牡丹花,翅膀周邊延伸出花草紋,頭部左邊另有一龍紋頭部,朝向右側與雞頭相對。「縐繡」技法是預先將絲線編成長條辮狀組帶後,由外而內推擠出高度,並一一摺疊縫於底布,形成立體浮雕圖案之效果,此技法常見於台江縣台拱及雷山地區的女性服飾之衣袖上。苗族刺繡中的龍形千變萬化,能夠加上其他動物身體部分而改變紋樣,於苗族來說象徵幸福美好;鳳、花是苗族紋飾中常見、喜愛的題材,而苗族亦受漢族影響,有龍鳳呈祥、雙鳳牡丹等主題,但苗族逐漸發展自己獨特的風格。傳統上,繡片從刺繡到加工全由婦女手工製成,是用於衣服上的裝飾品,縫綴於衣肩、衣袖、衣背等處,紋樣常以神話傳說或是自然萬物為主題,創作出豐富圖紋的繡片。
館藏編號:2004260030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