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 此一頸飾以十二塊長條貝板穿綴而成,每一片貝板分別於左右兩側上、下各打一孔,等於一片貝板即有四孔,再以兩麻線穿綴,穿出來的尾端其中一段再接一條暗紅、黃、黑色編織之綁繩,另一段則無,推測本件項飾可能已有斷過。審視此十二塊貝板即會發現長度及寬度幾乎完全相同邊緣也同樣光滑,足見切割技巧高超。穿戴方式係將貝片垂掛於胸前,並將綁帶繫於頸後。此種形制的飾品,也見於泰雅及賽夏族群中,通常為頭飾,頸飾穿戴也有。阿美族的頸飾一般印象還是方形的貝塊串接而成,本件頸飾收自臺東地區,但以阿美族群來說,貝片類之飾品似乎還是以花蓮地區為多。不過族群之間本就有交易或交流的情況發生,這些也只能成為早期的印象觀念。總之貝類的飾品其特色為潔白,就如金屬飾品因閃亮且聲音清脆悅耳,原就受到臺灣原住民族的喜愛。
館藏編號:20042000033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