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背兒帶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2300115的圖片(20042300115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1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苗族的兩件式背兒帶,長83公分,寬52.5公分,主片和蓋帕的紋飾主要以多色花緯挑織幾何紋樣。主片在菱形構圖內織有幾何彩格紋,蓋帕則在長方形構圖內織有形似螃蟹紋的菱形變化紋,蓋帕上側、左右兩側以及主要紋飾區的左右上角皆以十字繡技法繡有形似抽象化的蝴蝶紋。蝴蝶紋是背兒帶最常見的動物紋之一,有繁衍多子的意涵,其造型豐富多變,而黔東南一帶的蝶紋以簡單的幾何造型居多。根據本件的紋飾和長綁帶縫在主片上下兩端這兩點判斷,應採集自貴州黎平縣一帶的苗族,當地人自稱「繆釀」,他稱則為「草苗」或「花衣苗」,主要分布於貴州黎平縣的水口、洪洲、中潮、雷洞、龍額、東郎,以及廣西三江縣和湖南通道縣等地,草苗的背兒帶紋飾多以織錦的形式呈現,織有整齊排列且細緻密實的幾何紋樣,而其特色紋飾為左右兩邊缺角的六角形紋以及幾何彩格紋,後者是常見於上衣肩部的裝飾。背兒帶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女性用來揹負孩童的寬帶或被子,形制、紋飾與裝飾技法依地域和族群而有所不同,除了揹負孩童的物理性功能之外,也承載多層次的文化意涵。本件綁帶雖有缺損,其精美的紋飾仍展現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刺繡工藝與美感。

館藏編號:200423001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謝籃)的圖片
藏品(國民貯蓄通知書)的圖片
藏品(金線圈紋白地瓷盤)的圖片
藏品(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記實(影本))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林飛鵬嘉慶19年仝立鬮書字)的圖片
藏品(木製漢式太師椅)的圖片
藏品(陶罐)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