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女子背心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0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3800013的圖片(20043800013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0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所屬族群:彝族
標本說明:本背心為圓領、對襟、無扣之形式,衣料主體為羊毛粗織紋布底,背面內側另縫有一淡青色布地太陽圓圈紋花布作為裡布,於領口、衣襟、袖口、下擺以黑色緞布帶滾邊裝飾,衣身下半部亦有兩條黑色布帶橫亙於腹部位置,看似有口袋造型。衣身織紋由寬細不一的色彩條紋所構成,主要顏色為米色、茶色、棕色、藍色、橘紅色、黑色、白色,亦有橘黑交錯、米棕交錯的短橫條紋單元,圖樣編排由兩側脇邊向中央,依序為3條粗色帶、8條細色條、橘黑交錯短條紋、3條細色條、黑色色帶、5條細色條、米棕交錯短橫條紋、3條細色條、中央棕色粗色帶,前後左右皆對稱,然而正面由於對襟滾邊,而使得中央3條細色條與棕色粗色帶遭到裁除消失。對山區彝族來說,羊毛衣物具有相當的避寒作用,雖彝族衣物中最著名、最廣泛使用的羊毛製品為羊毛披氈,但本件粗織紋羊毛背心應具有類似的實用性與耐用性,並且兼具彝族「對稱整齊」的裝飾格局審美。

館藏編號:20043800013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白瓷童子坐像燭臺組)的圖片
藏品(臺灣地圖)的圖片
藏品(新家庭第一卷第七號)的圖片
藏品(臺北星光新劇團暑假歸鄉;臺北星光新劇團男女優大募集;南國的花草;夜裡底笛聲;桃花江(影本))的圖片
藏品(《赤い荒野》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雙齒近相手蟹)的圖片
藏品(終身與書為任的小說家-朱西甯)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