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所屬族群:彝族
標本說明:本長裙略呈上窄下寬的喇叭形,由上下的白麻布與中間的條紋羊毛厚呢布組成,類似彝族傳統百褶裙形式。最上方的素面麻布底無任何裝飾彩繪,僅可見得布塊之間的拼接痕跡,寬度呈直筒狀、未有寬窄變化,下方以白色縫線與羊毛呢布相縫合。中央羊毛做成的編織條紋厚呢布,上半部紅棕色、紫色粗橫條相互交疊,中央的紅棕色橫條最為粗寬。下半部依序有黑色、米灰色、藍色、橘黃色、綠色、紫色的粗橫條交疊向下,並有略為跳色的細條紋穿插其中,顏色多樣、略有對比關係,富有和諧華麗之美感。最下方這些麻布條的質地與上方麻布類似,一條條麻布條分別與羊毛呢布下擺縫合,在編排中做出類似百褶裙的樣式,扇形向外開展。小涼山地區17歲女性的成人禮中,村中年長、多子女的婦女,會用一種紅黑色羊毛織成、上織七道線的裙子繞姑娘頭部或大腿三圈,表示祝福,姑娘由此脫下短裙、穿上傳統的長百褶裙,在羊糞肥地旁進行儀式,象徵姑娘換穿大裙後能夠多生育子女,儀式後便能與男性展開新人生階段。本件長裙可能就是本儀式當中所使用,相對於傳統涼山地區婦女所穿著的百褶裙較短,並且材質組合及色彩搭配都不甚相同。
館藏編號:200438000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