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椰殼壺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075的圖片(20043000075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物件屬蘭嶼「椰殼製提壺」,是達悟族人平時除了一般提水「陶壺」形制之外,另一種用來提裝海水或清水的「盛水器」形制之一。本物件材質為椰子殼,其壺口左右各鑽一孔穿連繩以方便拿取,壺面樸素無雕刻紋飾。
在金屬及塑膠製品的器皿尚未進入蘭嶼之前,族人日常所用的各式煮壺、湯碗及汲水壺都是每個家庭自製、自用的。「椰殼製提壺」即是其中經常在蘭嶼島上就地取材所製成的「盛水器」形制之一。平時提水攜帶使用。
達悟族成年男子或多或少都善於編織與製造生活器物,而老人們更是熟練這項手工技藝,所以善於編織與製造生活器物是極為重要的工藝藝術。蘭嶼雅美族編器主要材料為野生的水藤Varit、山林投Kasokaso及蘭嶼竹竽Nini。編器大都用水藤製作,大概是因為水藤類比竹材取得容易,素質較鬆而輕,富於彈性,彎曲時不易折斷;而且具有不易腐朽、經久耐用等優點,因而成為主要的編器材料。而主要的成品為搬運用的容器,包括了背簍、圓籩,以及防衛用的藤甲、藤盔、藤笠等。編織的編紋方式則分有六角編、人字編、旋繞編以及方格編等,而編圓簍時則是分為密編和疏編二種。在編織物方面,其中包含了可以撈東西之用的笊籬、可以裝載搬運的藤簍、禮典和工作時用的帽子,以及用來穿戴防衛用的背心、魚皮甲與藤盾等。

館藏編號:2004300007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魯凱族女子長上衣)的圖片
藏品(達悟族飛魚盤)的圖片
藏品(手鐲)的圖片
藏品(刀)的圖片
藏品(太平洋怒濤沖刷紅頭嶼)的圖片
藏品(達悟族女用椰鬚禮帽)的圖片
藏品(皮製後敞褲)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