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瑪瑙珠項飾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000120的圖片(20043000120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單條珠鍊項飾,以細繩穿綴數十顆淺色之橢圓管柱狀瑪瑙珠而成,並於上方打結。穿戴方式係將珠鍊從頸部前方繞至後方再將繩結繫於頸後。由於長度僅有35公分,因此本串珠鍊較貼近頸飾之形制,或為小朋友所穿戴。以瑪瑙珠為飾在臺灣原住民族社會中算是很普遍的情況,有時還會將瑪瑙鑲嵌於金屬飾品之中。噶瑪蘭廳誌中記載「好雜色玩珠,有如榴子大者,有類瑪瑙形者,有小如魚目者,編串成圍,多非真玩,遇社中有事,不拘大小,輒妝頭掛頸,與紅色碧璣諸色物,鋪陳門首,以相誇耀」其實不只噶瑪蘭族,瑪瑙珠也在常其他族群中作為飾品使用。瑪瑙據傳有平衡人體正負能量以及安定心神和強身健體的功能,甚至還有宗教意涵存在,未知是否傳入臺灣時,就已有此說法,但在臺灣原住民中大量使用卻是事實,臺灣原不出產瑪瑙,與傳統古琉璃珠一樣,皆是透過交易而來。

館藏編號:2004300012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燈心草蚤綴)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理燙髮美容業職業工會通訊》第二十三期)的圖片
藏品(人臉軟橡膠面具)的圖片
藏品(安全自動化系統規範(一))的圖片
藏品(鑼邊弧形模板)的圖片
藏品(電阻)的圖片
藏品(橫斷面圖)的圖片
藏品(《為愛拼生命》電影宣傳海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