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長矛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09的圖片(20043100009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此件長矛外觀大致完整,矛頭為鐵製,矛頭帶一鉤鐮,柄頂端靠近矛頭處繫有紅色穗,即所謂的紅纓。柄為木製,上有多道鐵箍。柄部末端有一鐵製部件,通常稱為鐏,大致呈圓錐形,帶有一小圓盤,尖底。矛葉呈柳葉形,兩面有脊,兩邊有刃,銎上有圓形穿孔,以便使矛頭更穩妥地安裝於柄上。鉤鐮為往下的倒鉤。矛頭表面生鏽。木柄上除一般的環形鐵箍,另有兩段呈「米」字形的鐵箍。鐵箍也有生鏽現象,表面似有白色附著物,柄部下段的鐵箍並有缺損。木柄經打磨拋光,表面也有白色附著物。鐵鐏亦已生鏽,較矛頭生鏽更嚴重。木柄表面略有磨損。鐏是將長矛立於地面時使用的部位,除可避免柄部末端磨損,同時也有增加柄部末端配重的作用,且尖底的鐏在矛頭受損時或脫落的緊急關頭,還可充當武器攻擊。矛是原住民男子傳統武器之一,在卑南族傳統的男子成年禮「猴祭」中,少年要自己製作弓箭和矛,用來刺殺猴子(現代猴祭是使用草紮的猴子)。

館藏編號:2004310000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的圖片
藏品(卷包單日字第壹號)的圖片
藏品(FG6.G7.G8.G9~RG6.G7.G8.G9梁配筋詳圖)的圖片
藏品((照片))的圖片
藏品(小皮傘屬)的圖片
藏品(二斑叉紋苔蛾)的圖片
藏品(不明石器)的圖片
藏品(臺灣鱗毛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