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女子披肩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3100014的圖片(20043100014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藏品係採集自高雄旗山的女子披肩,由一整片方形黑棉布片製成。方布表面沿著四周邊緣貼縫有長條黑色繡片做為裝飾,正中央有一道紅、白間隔的橫條繡飾。周緣繡片是在黑色底布上,採十字繡技法,以紅、白、桃紅、淺灰色線,繡有密佈的紋樣;繡片由二組不同的繡紋在四邊呈L條狀接合,一組為線條紋夾幾何花葉紋,一組為方塊菱形十字紋,兩組紋樣組合與小林部落陳秋連收藏的劉三娘所繡披肩極為類似。布塊上端二角分別縫有二條紅、藍、桃紅和白色毛線交叉編結成的綁帶,用以綁繫固定;綁帶末端絲線留有流蘇垂飾。由採集地和刺繡風格推測,應為大武壠族的披肩。
早期文獻將繡花披肩稱為「方圍」或「被仔圍」,現今當地耆老仍稱之為「被仔」。根據文獻和博物館藏品紀錄,這種披肩昔日同時可以做為腰裙使用,主要是女子披圍穿著。19世紀以後,漢式大襠褲逐漸成為大武壠族人的日常流行服飾,此類披肩做為腰裙的功能漸被取代,不過做為披肩的功能仍持續至20世紀初。此類披肩獨特的邊框繡紋裝飾,與鄰近的鄒、布農、西拉雅等族有明顯差異,具有高度的族群辨識性。本件雖然採集自高雄旗山,不過從衣飾和紋樣結構推測,應該是大武壠族的披肩。

館藏編號:2004310001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瘤枝衛矛)的圖片
藏品(長條形石錘)的圖片
藏品(陶罐)的圖片
藏品(密葉卷柏)的圖片
藏品((1/S-24構架LINE-4立面圖))的圖片
藏品(平面配置圖、A-A剖面、原有油庫剖面圖、油庫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環狀玦形耳飾)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