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紅藍方格立領大襟女長袍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1.tif)(CC BY),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2.tif)(CC BY),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3.tif)(CC BY),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4.tif)(CC BY),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5.tif)(CC BY),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5.002.0073的圖片(20050020073_P006.tif)(CC BY),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2.0073

尺寸:94.5 x 103.5 x 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910~1945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漢族、女性、格紋、立領、大襟、長袍
文物描述:1.此服為單層結構立領長袍,表布為紫色、藍色交錯的方格布料,結構緊實而完整。長袍右開大襟,立領、大襟、腋下和脇邊共有九對花扣,都是以淺黃色棉布製成紐條然後盤製成花朵圖樣和紐頭及扣絆,立領的製作則在接領處先做一道淺色出芽,再將立領綴縫上去,後領內側做有布環作為吊掛衣服使用布絆,大襟處做偷襟剪接,沒有使用暗釦,較高的立領上有二對花扣,顯現出1930年代的流行風格。
2.清朝滿族婦女穿著通裁連身的服裝稱為旗袍,特點是腰身平直寬大,長度至腳踝。漢族女子穿著上下二截式的裙襖,民國之後旗袍卻成為上海女校的制服,因其代表新時代知識女性的形象而受到歡迎,並由上海開始流行到全中國,成為當時中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因此有研究者認為此已非旗人之袍,而稱之為「祺袍」或「長衫」、「長袍」。
參考資料:王宇清,1975。歷代婦女袍服考實》。臺北:中華祺袍研究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六樓版Y向鋼筋詳圖)的圖片
藏品(火藥籃)的圖片
藏品(鍾馗)的圖片
藏品(木製高蹺)的圖片
藏品(赤岡商會發行臺灣檳榔林之景)的圖片
藏品(彩繪梅花蓋杯)的圖片
藏品(家庭照)的圖片
藏品(不明磨製石器殘件)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