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黑色漆器盒
登錄號:2005.002.0020的圖片(20050020020_I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5.002.0020的圖片(20050020020_I001.jpg)(),第1張,共1張

登錄號:2005.002.0020

尺寸:10.3 x 25.7 x 4.7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0~1945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家具
創作者/製造者:台中市榮サカエ系店
製造地:臺中市
關鍵詞:生活用品、傳統工藝
文物描述:1.本組物件為一黑色漆器盒,盒子為全黑,盒蓋上有紅色紋飾,並寫有「台中市(榮)サカエ系店」,應為其製造販售處,除邊角略有磨損外保存尚稱完整,但無法判別其用途。
2.明清之際,大批中國移民渡海來臺,帶來原有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包含在中國沿海十分發達的漆器產業,因此雖然臺灣不生產漆,但漆器技術也因此生根發展。割讓予日本後,日本生活中一直都有使用漆器的習慣,但國內生產始終供不應求,因此日本便也在臺灣試種漆樹。1921年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引進越南的安南漆樹,效果良好,便於1926年開始推動「官有地整理事業」,獎勵補助種植,1940年成立臺灣殖漆株式會社。但相關的栽種與產業扶植一直不順利,分別受到颱風、戰事影響,該會社便在日本戰敗後整飭回國。其相關事業雖由臺灣工礦公司玻璃分公司接收,但留下的技術仍延續至今日許多的漆器製作上。漆器大多隨市場需求製作各種生活器具,如盒、盤、碗、瓶等,日治時期的漆器大多以日本出口為導向,因此多為紀念品性質,也多具有臺灣特色的圖像,如人物(原住民)、動物(山豬、鹿)、水果植物(香蕉、鳳梨)等。
參考資料:王佩雯,2005。台灣日治時期漆器的保存與修護。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6
編目日期:2020/05/1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笨港港口宮天上聖母版印淨符)的圖片
藏品(地籍圖謄本〈阿公店水庫淹沒區東部〉)的圖片
藏品(《怪屋驚魂》電影廣告單)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