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6.0074
尺寸:19 x 26.2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6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縱橫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
文物描述: 此為縱橫雜誌社1986年5月24日出版的《縱橫》週刊第51號總號98號,內容計有〈龍山寺「最長的一日」!-黨外「五一九綠色行動」十二時紀實〉(董狐)、〈將吃「監獄飯」的黨外人士-「北市公政分會」折將的親痛仇快〉(康德)、〈國民黨終於想「通」了!-華航的一小步,國民黨的一大步〉(林安台)、〈東京航訊:中共「讓步」的陽謀!-透視台灣與大陸未來的微妙關係〉(田森一)、〈許水德「路客」乎?「刀客乎」?-為台北市之「亂」進一言〉(向陽)、〈國防科技在哪裏?-從「天劍一型」飛彈試射成功話起飛〉(周德發)、〈「自立晚報」替頭家打廣告!-吳豐山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游幸聞)、〈福州-蛻變的「榕城」〉(凌雨聲)、〈「僑信」老闆是馬可仕共犯?-國民黨遲不處理「僑信案」的內幕〉(何獨流)、〈「環亞危機」進入讀秒!-鄭周敏抱得住錢純的大腿嗎?〉(鄭蠶亞)、〈陝西掘出「殉葬」墓〉( 陳冀渝)等。
此件為縱橫雜誌社出版的《縱橫》雜誌,最早於1981年由鄭臨安創刊,由宋文誠主編,為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之一。《縱橫》試圖連接黨內與黨外勢力,讓國民黨能正視黨外勢力,產生兩黨競爭的利民主改革。另外在統獨立場上,《縱橫》雜誌則反對臺灣獨立,偏向統一立場。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11/05)。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