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廣場雜誌社《臺灣廣場》第8期
登錄號:2005.006.0135的圖片(20050060135_I001.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5.006.0135的圖片(20050060135_I001.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06.0135的圖片(20050060135_I002.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06.0135的圖片(20050060135_I003.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06.0135的圖片(20050060135_I004.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6.0135

尺寸:19.6 x 26.1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廣場雜誌社
關鍵詞:深耕雜誌、黨外、黨外雜誌、許榮淑
文物描述:  此件為《深耕》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深耕》為1981年由黃石城創辦的黨外政論雜誌,後交由許榮淑經營,主要主筆人包含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等,其中內容包括編輯手記、國會趨勢、選舉與黨外動向、生活與政治、鄉土人物、藝文、漫畫等等。《深耕》曾在1982年對於「杯葛事件」中的部分黨外立委進行批判,並引起當時黨外勢力的對立。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蔡盛琦,2008。《深耕雜誌》之研究(1981.6-1983.2),國史館學術集刊,15:159-208。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慈濟宮修繕記(一)之2拓本)的圖片
藏品(陶杯)的圖片
藏品(龜山島風箏變化型)的圖片
藏品(熙寧重寶折二)的圖片
藏品(「堅守立院」標語 )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瑜珈)的圖片
藏品(鉛山壁虎)的圖片
藏品(理化實驗館 2F PLAN - WATER PIPING LAYOUT)的圖片